从与王晶导演合作的《赌圣》,到与杜琪峰导演合作的《审死官》、《逃学威龙》、再到周星驰的《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在星爷不断刷新着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的同时,也逐步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
“《功夫》是李小龙致敬的一部电影。”[2]偶然的一次机会,母亲凌宝儿带着年幼的周星驰,在离家附近的一个影院,观看了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影片中的武打场面让他心跳加速,年幼的周星驰从此迷恋上了武术,开始是打咏春,然后打铁砂掌,截拳道。周星驰中学同学李健仁说过“我们不但是同学,而且在学校的时候还是同桌。我记得我们一起读书的时候,周星驰就很迷恋中国功夫。那是他经常那我作‘肉靶’。有时候打得我很疼,可是我都不敢吱声,任由他打。哪天星仔能把我打到哭出来,就表示他的拳练成了。”[3]中学时,他还因踢掉过班级门上的班牌,被训导员叫去罚站。可见星爷对武术的痴迷。
二、“草根性”源于生活
无论是在星爷出演的电影里,还是自己指导电影中都存在一种共通的特质——“草根性”。周星驰说过:“我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在很典型的草根阶层长大,自然对此比较熟悉,因此我拍片选人物,自然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所以,我的电影里角色都是普通人。”[4] 电影《功夫》中的“猪笼城寨”,城寨取材于《七十二家房客》,亦可以说成是周星驰和母亲生活的“九龙城寨”。这里人蛇混杂,大多都是穷人在这居住。周星驰也曾回忆“小时候的家附近,住着一位邻居,武艺十分高强”[1]。电影里的“猪笼城寨”便是这样,城寨里卧虎藏龙,隐居着许多武林高手,如耕田的大神、苦力强、裁缝店胜哥、面点老板阿鬼。生活在这的人虽然大多都很穷困,但和外面那个混乱不堪,黑道盛行的世界相比,就宛如世外桃源了。
城寨里的人形形色色,扮演着不同的生活角色,开理发店露屁股的小哥、包租婆、包租公。在周星驰带着肥仔聪去城寨里敲诈勒索的时候,街坊们的为酱爆打抱不平。当斧头帮去城寨闹事,要烧死城寨中的居民时,苦力强、裁缝店胜哥、面点老板阿鬼的挺身而出化解了危机。当斧头帮老大雇佣的瞎子杀手二组,将苦力强三人杀害时,会狮吼功的包租婆和打太极拳的包租公挺身而出。更向人们展现了,草根阶级在面临困难时的团结,以及义无反顾的情谊。
“猪笼城寨”像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小版,这里应有尽有,而且更贴近与生活。城寨中的阿珍,在周星驰生活中也是真实存在的一个角色,是他在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同班女同学。在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喜剧之王》里,那个为着自己理想一直坚持跑龙套的尹天仇,就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演绎。
周星驰电影中的“草根性”大多来源于他的生活。周星驰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融入它所饰演的角色,以及影视创作,并通过巧妙的处理手段,让影片更具草根化。 从电影《功夫》看周星驰的导演风格(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3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