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民主体由年轻人构成
网民与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被接受等环节息息相关。“据调查数据,我国80%的网民年龄在35岁以下。” 这说明年轻人更关注网络,更喜欢网络,与网络接触更多,也对网络的改变涉入更多。所以年轻网民加快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产生环节,年轻网民因其自身年龄小,充满想象力,创新性更强,创造新事物也更多。同时年轻人追求自由,内心思想独特有个性,具有强烈的表达欲和求知欲,表达方式也不同寻常,所以很多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出来。例如,2012年“高富帅”一词风靡网络,年轻网民创造出来用于指代家境优越,长相帅气、身材高大的独生男孩子。这些独特的词语被创造出来也就为日后的流行打下了基础。当众多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流行语产生后,年轻网民对他们表现出喜爱和认可,因而对这些网络流行语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年轻人思想前卫,不拘一格,打破传统追逐潮流,对新事物有强大探索欲。正是由于这种思想才让他们对新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在对新事物有了解和认识之后,开始向自己周围的亲人、朋友传播。网络流行语也就经历这样一种模式“被传播—被接受—再被传播—再被接受”,如此循环往复,被人们所热议。只有新的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受到人们的追捧,才会替代上一句。网络流行语因年轻网民的数量众多,所以在网络和真实社会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三)网络流行语的表述独特
语言与人们紧密相连,任何时候语言都会存在。当下是一个网络流行语盛行的时代,网络流行语能从众多语言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表述方式独特。首先,网络流行语在语言结构上简单,具有随意性,形象直观,构词新颖,打破了常规的语言构成。例如,在网络论坛中,“楼主”一词,仅从字面上看,“楼主”可理解为一栋楼房的主人,但实际表达的意思与这完全不同。简单两个字指代了在论坛中发帖子的人,网民没有直接称呼发帖子的人,而是用“楼主”,这样简单明了。在这个帖子中网友可以评论,评论一条接一条往后延续,这就好像在网上盖楼房,“楼主”这个词可以形象表现出,这个新鲜的指代网络论坛上发帖人的称呼就成了网络流行语。又例如“雷”这个网络流行语,指让自己出乎意料,这与汉语“雷”字的原意完全不同。网友面对让自己惊讶的事情,总要说出“我被雷倒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与规范语言有很大差别,形式很新潮。其次,网络流行语的内容丰富,大多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联,让人不断产生新鲜感。现在,网络流行语的内容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当社会不断产生新的热点问题,每个事件一定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来指代它。例如,“表叔”一词,这出自2012年陕西延安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事故现场微笑而惹争议,被网友关注,后来网友曝光他佩戴名贵手表,而被称为“表叔”。一个事故中的细小环节而使这个事件备受关注,最终腐败者被法律所严惩。社会中热点事件会不断出现,网络流行语的内容紧紧围绕社会热点,也会被不断被创造出来,人们关注热点,就会关注体现热点内容的网络流行语,所以网络流行语才会盛行。
(四)网络流行语反映网民心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各种关系都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能变得不敢说真话,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但是,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以说心里话的地方。虚拟的网络使人们不再相熟,面对陌生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而网络流行语就充当了民意表达的符号,也只有人们都认同,网络流行语才会流行。例如,2011年的网络流行语“我反正信了”,出自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后铁道部官员的一句话。此话一出,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人们都感到愤慨,对政府不作为表示抗议,集体的心理诉求在这句话中爆发。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被这句网络流行语炒得更热,人们用这句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对特权主义的极大厌恶,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试想,在现实社会中,当人们遇到相同的事时,又有多少人敢当面站出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是表达网民们的娱乐心理。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屌丝”“高富帅”“白富美”这些略带有自嘲意的网络流行语被人们津津乐道。网友们给自己定称谓,认为现在自身情况可以用这三个词的其中一个表现出来,讽刺的意思逐渐消退,真实表现出自己。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各不相同,每一条的产生都代表着一个思想出现,只要代表更多人的想法,它就会流行。 浅析网络流行语盛行原因+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