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3年的“非典”这一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以来,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引起上自中央政府下至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是,从现实来看,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比如2006年厦门PX项目、2007年的沈阳雪灾、2010年的贵州安顺枪击案、2010年上海静安区公寓火灾……这些事件中的媒体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当,不但没有使危机信息的传播起到化解危机的作用,相反,却由于信息不透明,造成流言传播,导致社会恐慌或扩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等等。因此,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管理的问题并研究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一 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媒体居于中间位置。从表面上看,这时的媒体进行的类似于简单的宣传工作。但在实际的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却现实地在各个方面对公众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加以影响,从而影响着舆论的走向。
(一)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公共危机中,只有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在政府与公众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舆论朝着有利于化解危机的方向发展,在公众中形成理性、负责并能与政府共渡难关的良好舆论环境。
1.保障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畅通
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也就是信息传播平台的搭建上。“传播不是灌输,而应是展示。即,按照信息的属性和规定性,展示或医术地展示其内涵。传播像是为信息搭起一座平台,平台的作用是让信息呈现得更鲜明更突出,而不是展露平台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政府和公众的意见互相交流,在互相反馈中达成共识,促使危机向着有利于政府有利于公众的方向发展。上情下达,就是大众传播媒介对政府的指令性信息和解释性信息的传播。对市政府此项措施理由的播发就是对解释性信息的传递。下情上达,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可以发挥能动作用深入一线搜集公众对于政府政策措施的反应,把公众的意见和要求通过不同的传播手段加以体现。正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说:“媒体的最大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众决策部门的知情权。公众的知情会形成舆论压力,影响公共政策,最终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知情权的保障,是形成有利于危机化解的舆论的前提,因为正确意见必须在真实、全面的信息基础上产生,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畅通为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2.形成舆论引导和监督的氛围
构成舆论环境中化解危机的最基本构成的就是舆论引导和监督,媒体作为舆论信息的载体,扮演着传递舆论信息的角色,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承载舆论信息,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发挥着媒体的功能,选择舆论,引导舆论发生的方向。同时,媒介也能够反映出舆论的走向,通过新闻报道和大众的回应反馈,体现出群众对事件的意见和社会舆论。[2]公众舆论也可以称为下层舆论,公众舆论虽然需要政府舆论的指引,但是却成为政府舆论的出发点和反馈依据。通过对公众舆论的把握,不但能感受到社会舆论的走向,而且能了解到民众的意愿和社会问题,加快解决社会矛盾。
3.安抚公众并缓解不满情绪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的心理往往处于恐慌状态,思维非常容易被负面信息和谣言所控制以至于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大众传媒作为一种软力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安抚,使之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树立信心,摆脱由危机所造成的紧张状态。同时,部分人可能因政府某些措施设计个人私利而心存不满,从而产生一种怨恨情绪。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公共空间,可以适当地把一些人的不满和怨怼表达出来,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媒体对危机有舆论缓释的作用,“所谓舆论缓释,是媒体为了保证组织和个人能够将危机时期集聚的某些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在法律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宣泄,以此达到缓解或者消除敌对或不满情绪的目的,从而维护社会群体的正常生活和既定社会关系的一种舆论调控范式。”[3]经过这样的释放过程,部分人的不满情绪就不会积聚起来。如果不对公众的不满情绪加以注意,可能在突发性事件的触发下使这种情绪突然爆发,成为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阻碍。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管理(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4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