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时代媒介事件解析爆料与发酵(2)

时间:2020-05-09 21:27来源:毕业论文
而本文中的新媒介事件,则是以近年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为前提,在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所给出定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媒介事件的特点结

而本文中的“新”媒介事件,则是以近年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为前提,在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所给出定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媒介事件的特点结合而成的概念。今天的媒介事件的含义已不同往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涵盖了网络事件、群体事件等。

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新兴媒介不断更新应用的前提下,本文旨在探讨在当今时代,^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新”媒介事件的特点以及衍生发展方向。通过深层次的了解新媒体时代下媒介事件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普通公众可以更好的参与进媒介事件中,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媒体、官方以及掌权者在对“新”媒介事件的舆论引导及监控方面也能更好的把握话语与主动权。

一、媒介事件与“新”媒介事件

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几年前,我们根本不会想到一个网站、一条朋友圈、乃至一条不起眼的评论会引起网络讨论的轩然大波甚至牵扯出新的舆论爆料点。就现如今的受众、构成及未来发展趋势,“新”媒介事件和以往传统的媒介事件相比大不相同了。

(一)媒介事件及其受众形态的构成要素

媒介事件,是经过“组织”策划,由媒体主导参与的事件。它向受众传播特定的历史价值,强调观众对于事件颂扬价值的一致拥护,具有蓄意安排和集中报道的特点。

在此前提下,媒介事件的受众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形态,对于传统媒介与媒体传达的具有象征重大意义的、国家级的、可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信息是没有反馈的能力的,是一种单向无反馈式的信息传输。在这种信息传播形式的背景下,传统的媒介事件喻示着一种反应的存在——电视突出的反应、现场观众的反应。 

在传统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平台、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和差异,受众接收到的信息相较而言呈现差异化,是一种保守固定的传播模式。

但近些年由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事件的概念逐渐摆脱过去的限制,向更加广泛的概念发展。

(二)“新”媒介事件的构成及衍生发展

由于线上线下平台的差异,“新”媒介事件在现今涵括了网络事件、群体事件,而且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延伸。

媒介事件的新发展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3年3月20日,武汉公民孙志刚在广州被非法收容的过程中悲惨地死去了。4月25日,事件被《南方都市报》披露,其他媒体纷纷转载并进行追踪采访,并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孙志刚事件成为了中国法制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成为撬开收容遣送制度的一个支点。从此,媒介事件的概念中便涵盖了“网络传播现象”“群体性网络事件”“网络热点话题”。从天涯、猫扑等知名论坛的兴起,到微博的出现引发爆点,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把网民所组成的微人群和网民的微力量聚合起来,在网络这一平台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引起社会普遍的舆论关注。议论热点可能是主流观点,也可能是网民主导的民间话题,网络舆论场的集聚使得传统媒体所传播的宏大叙事的传播模式渐渐改变,传统媒介事件的传播模式正在被调侃式的新闻话题所挤占、被充满戏谑语气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所解构,甚至出现恶搞话题“反客为主”的现象。

“新”媒介事件具有传统媒介事件所欠缺的开放性和反馈性,也包括了事件发展的难以预料性和传播状态的高度围观性。可以说受众在“新”媒介事件里所承担的角色再也不仅仅是“受众”,也可能是传播者。受众成为了推动媒介事件向前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受众参与方式。 新媒体时代媒介事件解析爆料与发酵(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512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