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作为网络媒体的新兴形式,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媒局势,开创了更为开放的传媒平台。微博从其出现开始,就以非常的速度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当中,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媒体,其特有的互动性,传播性等是其他互联网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微博除了拥有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功能外,对于社会现象还有一定的舆论监督功能,特别在反腐方面做出一定贡献,但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与分析。本文就微博在反腐类事件报道中的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应对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 微博的定义及特征分析
(一) 微博的定义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发布的信息都限于140字以内,因此被称为微型博客。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由此,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二) 微博的主要特征
1. 传播内容碎片化
由于微博对发布字数的限制,使得其内容内容和容量受到了限制,因而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微博的这种传播特点,限制了它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同时却显示出了微博的独特性和分众传播的优势,它一方面符合了现代社会信息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另一方面又在影响人着们关注信息的方式和习惯,甚至领导着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的潮流。与传统的大众媒介相比,微博更为人们所喜爱。
2. 传播主体平民化
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它打破权威,鼓励创新,张扬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众媒介的不足,降低了新闻传播的成本和门槛,使话语权下移,深入到底层,彰显了草根性与平民化的传播个性。微博让“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建构了一个机会更为均等、权力更为平衡的舆论平台。[1]微博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释放了个人在线活动的空间和自由,从根本上打破了个人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同时,微博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激发了人们的创作和发表热情。使大众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的角色。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微媒体”,以前显得很神秘、遥远的媒体竟变成了个人的传播工具,由此形成了“ 人人即媒体” 的传播格局。
3. 传播方式交互化
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机制,相对传统媒体,其互动性强。在微博上分享信息、进行社会交往、表达个人感受,往往都能够得到其他微博网友迅速、即时的反馈。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需要表达情绪,分享感受,传递信息的平台,微博的这种交互性满足的现代人的需求,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
微博与其他网络平台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其成为当前网络反腐主渠道。微博之所以能成功反腐,是因为其特有的传播特征,就以“表哥”事件为例。
微博在反腐类事件报道中的影响及其应对(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6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