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虚假新闻的泛滥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普通民众作为受众而存在,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的信任度较网络媒体还是高的[6]。但如今报纸上的假新闻,假消息屡见不鲜,电视新闻的报道也起不了应该发挥的舆论导向作用。网络媒体的虚假更加是泛滥成灾。2001年起,上海《新闻记者》杂志社已经连续十多年,于第二年年初对上一年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进行评选,旨在揭露和抨击虚假新闻,推进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全面落实。2011年4月,《新闻记者》杂志对开展了十年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出的100个案例进行编辑整理,出版了《拷问传媒公信力——新闻打假十年实录》一书,见证了杂志十年新闻打假的心路历程。“十年新闻打假”虽已曝光了100个影响重大的假新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更应看到的是这只是十多年来中国虚假新闻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虚假新闻依然在媒体中潜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迫切的需要媒体重视并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献综述
2、缺乏贴近性
“三贴近”原则内涵十分丰富,而其最主要的本质就是密切联系广大群众。这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群众性原则是一致的。群众性原则是指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兴办、支持和发展新闻事业,通过新闻传播来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新闻信息的需求。
广播电视媒体是为了人民大众服务的,因此应立足于人民大众,按照“三贴近”原则办节目、报道新闻。然而,在这方面,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还有很多要改的地方,缺乏贴近性不但使节目不受欢迎,而且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从本质上说,新闻媒体是以维护社会利益为首要任务的。因此。在筛选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从社会利益出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选择报道内容的时候,应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培养人民群众对媒体的信任。然而,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上,充斥着文山会海的新闻报道,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反而很少。虽然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开播《南京零距离》以来,我国民生新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上升。但是,在民生新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多数的民生新闻都是只有民生的外衣,缺乏民生的本质内容。在对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调查中,有人指出:“我们的广播电视媒体,和社会有所脱离。因为每年广电媒体的节目编播量比较大,所以深入社会一线、社会基层的事情就做的少了。往往浮在面上,仅仅是简单的网络搜索,或者从平面媒体获得一些信息,直接扛着摄像机就去拍,自己获得的第一手采编的资料就很少。”总而言之,新闻报道的内容如果一直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那么就无法树立起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3、缺乏新闻价值
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多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一般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要素,对于一个能成为新闻的事实来说,时新性是必备的,替他要素可多可少,所具备的要素越多,要素的程度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就是一件特别为受众所关注的新闻。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缺乏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新闻报道内容题材琐碎,内容空洞以及新闻报道宣传味道过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说一些大量的官腔式的报道,单就民生新闻来讲,也陷入了一个误区,“内容浮浅、琐碎,报道浅尝辄止是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最大的诟病。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热线电话或手机短信,内容以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主......致使不少新闻价值含量较低的报道被用来填充节目时段,污水、垃圾、车祸、火灾等镜头日复一日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 浅析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