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大学生心理动因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影响研究(2)

时间:2021-05-04 16:42来源:毕业论文
哲学上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理可知,网络流行语也大多反映了社会生活。而现如今网络流行语早已不仅仅只限于在网

哲学上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理可知,网络流行语也大多反映了社会生活。而现如今网络流行语早已不仅仅只限于在网络上的使用和传播,它已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的交流中。2011年初,中央电视台出现了"给力”一词,让平时与互联网很少接触的人们也耳熟能详。目前,网络流行语如"高富帅”、"喜大普奔”、"十动然拒”等不仅在网络上流传,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也广为人知,并被频繁使用。这意味着,网络流行语开始融入到传统媒体,与之相互渗透,让网民的自娱自乐产生了丰富的社会价值。

网络流行语孕育和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中,其传播与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网民群体的心理密切相关,所以,网民的心理成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重要动因,而在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是主要力量。《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针对网民结构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是中国众多网民群体中人数最多的,比重高达25.5%[1]。在学生各大学历中,大学生占比20.9%,相比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民群体有着知识、活跃度等方面的优势,成为网民群体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群人。因此,大学生群体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心理动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

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概念、大学生心理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影响以及在此情况下生成的流行语导致的消极面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大学生群体成为国家备用栋梁的社会背景下,此研究将有利于社会了解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心理状态,为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导和规范提供了借鉴。

文献综述

3  大学生心理动因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积极影响

3.1社会认同心理使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更活跃

社会认同,也称为身份认同,个人能够认知自我和所归属的群体,整合随着这种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的心理历程就是身份认同[5]。人的社会性导致个体有被认同的需要,特别是身份或角色被群体认同。当某一事物符合某一群体的心理需求、代表了某个群体的价值观时,它就能得到群体的认同。群体成员也通过对这一事物的肯定和追捧来认同自己的群体身份。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大多心里不成熟,正处于寻求自我价值肯定和归属的阶段,特别是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家庭到学校参与集体生活,孤独感和失落感都会使得他们更强烈地想要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并且获得周围人的认同。

著名学者梅艳早年指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个体的选择和实现行为[6]。而其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有时也会拥有特殊的意义。即使有些看起来个人色彩非常浓郁的语言表达,也经常超出了个人的范畴而变成一类群体的代表性表达。互联网是变化更新最快的媒体,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群体使用的语言,其年轻化、简洁幽默活跃等特点便成为网民一种身份象征。

对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流行语也是他们的一种群体标志。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认同和使用,他们可以在身份上感受到统一性,从而获得了在群体中归属感并且相互认同。为了寻求这样的身份认同心理,大学生作为传播主体就会主动积极地传播网络流行语。2013年,“学霸”在一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大学生为了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纷纷创造出“学渣”、“学神”等同类型的流行语并标榜自己就是其中一个。通过这些流行语的使用他们能够拉近距离获得认同感,所以网络流行语便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中更加活跃地传播开来。论文网 大学生心理动因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影响研究(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47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