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所有地区范围内的民族艺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种各样的民族艺术在它从产生、到发展的漫漫进程之中,都具备了相同的特征和规律,不管是来自哪个地域的民族艺术,都与其特定的自然、历史、人文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生态学中讲究的“生物适应环境”也体现在各地域民族艺术的产生过程之中。不同的地域往往在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形成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人们需要对自己进行自我的调节,以此来适应环境。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就由此产生了,进而在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各有各的特色。而凡此种种差异,就形成了民族艺术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地域民族艺术的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放在国内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而在开放、交流、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融入世界的大格局、大视野里,它与我们的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的中国,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深入探讨民族艺术在当代的功能价值,从而使民族艺术在当下的社会中得到发展和传承。
民族艺术在人类历史的推进中被创造、被传承,是人类拥有的宝贵的财富。它是特定的文化心理的反映,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升华,也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凝聚,积聚着强大的民族力量。民族艺术在这千百年的传承中保留着特定时期的文化特质,体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文内涵,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民族艺术的社会功能概括为这几点:规范教化的功能、调节生活的功能、文化传承和维系情感的功能。
一,规范教化功能。民族艺术的规范和教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的能力。个体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要学着适应社会,要知道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但是,每个个体都不是在生命之初就具备文化自觉,而是通过一个长期的学习的过程来塑造自己的。而民族艺术之所以能历经千百年依旧存在,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它其中蕴含着宗教信仰、民俗文化、伦理道德等等,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将分散的个体统统纳入到特定的文化圈之中,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能够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来感染人,制约着人们的行动。
我国少数民族白族有著名的火把节,这是他们族内唯一的共同节日。在火把节上,人们会竖火把,唱大本曲。据说白族的火把节起源于“火烧松明楼”事件,人们在火把节高唱大本曲,就是在歌颂和纪念的柏节夫人,将她的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永存心中,鞭策后人。
二,生活调节功能。娱乐是人们内在需求,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人们需要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找点怡情的东西,来宣泄负面的情绪,抚慰心灵。而民族艺术本身是富有艺术美感的,可以让人们心里产生期待,放松身心,对单调、一成不变的生活进行适当的调剂,给生活增添乐趣。
西藏的藏戏作为古老的剧中之一,共分为两种,一种叫蓝面具藏戏,还有一种叫白面具藏戏。在西藏著名的雪顿节里,十二个剧团齐聚拉萨,藏戏演出可谓盛况空前。藏戏队伍从中午开始唱,一直要唱到暮色四合。表演者沉浸其中,而观赏者也是乐不思蜀。藏戏的唱腔高亢,独白抑扬顿挫,服饰庄严古朴,舞姿动人,面具瑰丽。六百年间的表演传承,使得藏戏独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魅力,别具一格的表演给人以震撼的吸引力。背后是连绵的雪山和延延不绝的江河,头枕着草原大地。藏戏表演者们席地而唱,一鼓、一钹,就唱尽人生苦乐。 电视媒体节庆活动中的民族艺术传播(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