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试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民族唱法的变化(4)

时间:2017-01-04 18:47来源:毕业论文
(一)演唱技巧 建国后,随着国外科学的声乐演唱技术的传入,我国民族唱法也在其中学习到很多,而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点: 1、歌唱呼吸的变化 呼吸


(一)演唱技巧
    建国后,随着国外科学的声乐演唱技术的传入,我国民族唱法也在其中学习到很多,而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点:
1、歌唱呼吸的变化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歌唱中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呼吸。吸气时胸腔要自然打开,随着气息的流动,胸腔两边的肋骨应向外展开,横膈膜下降,形成以丹田为支撑的歌唱地基。口鼻同时吸气,不仅快,而且深,呼气时则缓慢均匀。同时通过感受对抗的呼吸点,来确认气息的支点,控制好气息的支点则是对气息强弱掌控的基础。
2、下颌的放松和喉头的稳定
歌唱通道正确的建立, 首先要做到下颌的放松,只有解放了下颌才能圆满完成歌唱时的咬字、吐字及声音的顺利通行。正确的发生歌唱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在歌唱时保持喉咙的低喉位,低喉位可以减少声音和气息在歌唱通道之间的阻碍,可以让气息在歌唱通道之间顺利流通。再次,保持丹田上的气息支撑点,就像盖楼房一样,一座高楼稳固程度的好坏,地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气息支撑点的保持就是整个歌唱大楼的地基,没有稳定的气息支撑点就不能有好的歌唱。歌唱时, 错误的发声会使喉头处于不自然的状态,如上提或下压使歌唱的通道处也扁平的状态, 这样会阻碍嗓音的圆润,并影响音色和音质。稳定放松的低喉位是新民族唱法的要求,准备状态的喉位要比生活中的正常喉位稍低一些,而后咽壁要处于打开的状态,在演唱的过程中无论高音、低音、咬字, 喉头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然而喉头也不是绝对的稳定,它是在歌唱中根据需要而自我调整的,喉头的稳定是新民族唱法的一项基本要求和技术核心。
(二)音色
“元燕南芝庵《唱论》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的唱论专著,它从歌唱技法着眼,指出了歌唱在格调、节奏、声节、声韵、声气等方面的要求和方法,还进一步阐述了演唱时的不同声音状态以及有关尾声的各种处理方法。同时,《唱论》还指导歌者如何了解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4]《唱论》之后,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从音韵学的角度总结了创作、歌唱北曲的规律,对歌唱语言的清晰、用韵的真切,均作了详尽论述,得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使吐字时词清字真的方法,从而创立了我国民族歌唱语音体系。同一民族唱法在内部有大致统一的规范,但民族唱法之间却形态各异。一般说来,我国的民族唱法适应体格小、嗓子薄、说话发声靠前的特点,讲究声音的高亢嘹亮,假声的独特运用。20世纪初, 西洋歌唱方法进入中国, 中国的传统歌唱方法及风格与西方的唱法开始了长期的交汇磨和,在音色上也有所改变,如早期民族唱法的嗓子薄的特点便在西洋唱法的影响下得到改变。

(三)舞台表演风格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唱法的舞台表演形成了“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唱表结合、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在不同的地区,民族唱法的表演形态也有所变化,如同民歌手穿的民族服饰,讲究特定地方、特定人群的独特韵。同一民族唱法在内部有大致统一的规范,但民族唱法之间却形态各异。20世纪50年代后舞台表演风格基本上还是文持着早期的表演形式,但在某些区域上还是有所改变的,如运用新民族唱法的舞台表演基本上继承了西洋唱法的表演风格,“以声代情”抛弃了很多繁琐的肢体动作。
四、对民族唱法变化原因的探讨和思考
民族唱法的发展是以本民族风俗习惯为基础的,只要民族存在,民族唱法的发展就会永不止步的向前发展和完善。因为,对一个民族而言,存在已经不是它的根本目的了,它需要的是不断发展,所以它就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上不停的去创新和改变,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当然,在这种创新中民族唱法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民族唱法在民族的发展中会不断的创新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而音乐也受其影响逐渐的商业化,成为市场中一样不可缺少的商品。随着音乐的广泛传播,人们的审美也出现了标新立异的变化,对于民族音乐的独特价值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中国广播民乐团在文也纳的成功演出无不证明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所以,民族声乐保持它的独特性对于自身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多样性的音乐文化是起源于浓郁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因此,对我们来说更要弘扬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时,它也是中国灿烂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试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民族唱法的变化(4):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179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