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合唱《天路》的艺术浅析(2)

时间:2017-01-05 12:55来源:毕业论文
(二)中国近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合唱是西方音乐的发端,更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自上世纪随着学堂乐歌活动的展开,合唱艺术传入中国也历


(二)中国近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合唱是西方音乐的发端,更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自上世纪随着学堂乐歌活动的展开,合唱艺术传入中国也历经百年的时间。其在中国发展的百年时间内始终与中国的政治斗争、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早期学堂乐歌时期的合唱创作主要以李叔同、沈心工、赵元任等人为代表,确立了集体合唱的形式。发展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使群众演唱的这种形式推向更高的阶段。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使得当时的合唱作品都是一些用来鼓舞士兵士气所创作的合唱作品。创作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采取当时的城市小调,有的用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等。之后随着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注重根据地的文艺建设,这时期的合唱作品创作也紧贴当时要求。之后随着抗日战争以及国内风风火火的解放战争,合唱作品的艺术性、选材内容方面也更贴近时代主题,涌现出像冼星海这样的一大批音乐家。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各个时期合唱艺术有不同艺术特性,文化革命的十年对于合唱而言也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的丰富与提高,合唱作品也越发贴近时代主题、人民生活。在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之际,词曲作家屈塬、印青紧贴当时主题,创作了下面要探讨的这首歌曲《天路》。
二、合唱《天路》作品简介
该作品本是在2001年由屈塬、印青合作创作的歌曲,首先由西藏军区文工团独唱演员巴桑在2001年首唱,由于地域限制没能在全国传唱开来,2005年韩红在央视春晚演唱后,《天路》逐渐被广大听众所熟知,家喻户晓,传遍了全国。近年来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演唱的男声合唱《天路》深受听众的喜爱,2011年CCTV新年音乐会上总政合唱团演唱的混声合唱《天路》更是气势磅礴。下面本文将通过对合唱作品《天路》的浅析,来进一步了解它的社会影响力,并以此了解我国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
《天路》这首歌始创于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之际,青藏铁路是当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项伟大工程,历时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耗费了多少人力物资,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一条天路通向了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这神奇的力量把天路铺就在青藏铁路,引领我们走进那人间天堂。此时,屈塬、印青两位军旅艺术家掂出了肩头应担负的强烈责任,为这时代伟大的举措谱写了这首辉煌的赞歌。第一稿歌名为《高原幸福路》,在修改过程中,灵感迸发出“天路”这个词语,“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神来之笔点睛妙题,于是这首歌又定名为《天路》。2007年陈国权先生将该曲改编成混声四部合唱作品,同时扩大了作品的曲式结构、加入了领唱部分,该混声加领唱的四部合唱作品在2007年于武汉首次进行演出。在之后的演出以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在马革顺先生的著作《合唱学新编》中讲到“这首合唱作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调性布局及节奏安排上富有一定的逻辑性。”
三、合唱作品《天路》的作品分析
(一)演唱作品《天路》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天路”这个名字是当时修建青藏铁路时当地的工人及藏族群众对这条铁路的亲切称呼,是一条连接西藏走向远方、走向富裕的“天路”,实现了长久以来人们不敢想象的愿望,一条“天路”跨越了这长长的天堑。一条“天路”使人们通向了这神秘的雪域高原,沟通了天堑与平地,沟通了与藏族同胞的深情,也显示出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壮举。青藏铁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场1956公里。青藏铁路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这几大难题。在青藏铁路施工过程中,两位词曲作家屈塬、印青去当地进行采风发现,只要一提起青藏铁路,人们就非常激动,使得两位文艺工作者也备受感动,几天之后一曲《天路》应运而生。2005年韩红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备受瞩目,几年之后又经陈国权先生加以改变创作成一首四声部的混声合唱,改编后的《天路》艺术情感更加浓烈。 合唱《天路》的艺术浅析(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18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