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表演上,要重视腰功。腰功是身段表演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要求演员软硬兼备,软如水,硬似钢。如长腰、托腰、立腰、垂腰等都要求刚柔皆施。
如在太康道情戏《三哭殿》中,有一段是描写秦英钓鱼,当鱼儿快要上钩时,却猛然锣声响起,秦英急翻身后竟然把钓杆摔到了地上。这一连串动作全是用手眼身段将它完美地表现出来,并让观众的感情随着演员身法的变化而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太康道情戏的保护措施及成就
尽管曾遭到过“文化大革命”扼杀性的残酷打击,但总体来看,道情剧团依然坚强地生存着、发展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为艺术它在当地群众中扎下了根,观众对它的热情不减。但进入到80年代下半叶道情戏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欣赏观念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道情戏这种小剧种遭受到非常大的冲击。90年代初,太康各乡镇的剧院已经几乎关闭殆尽,县城的大剧院门厅冷落。由于失去了演出市场,包括太康县豫剧团在内的、太康周边的县级剧团绝大多数陷入了瘫痪,或自行解体,或名存实亡。
岁寒知松柏。面对严峻的考验,真正的艺术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对戏曲艺术的追求。著名道情演员朱锡梅、蔡清枝以及王永田、王学言、岳振鼎等一批业务骨干非但没有离团,反而更加敬业了,他们或者身兼剧院的领导,或者积极的建言献策,在团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从三方面的“突围”,终于带着剧团一步步地走出了谷底。他们所实施的道情戏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建立太康道情戏理论研究机构。太康道情戏200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资料来展现太康道情,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它,更好的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对太康道情戏所掌握的资料还远远不够,据调查,太康道情戏剧目在历史发展中很多已经失传,许多珍贵的资料聚集在民间和老艺人的身上,应该及时的抢救发掘,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建立与其相关的戏曲学校。一是可以为剧团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传承人,以解决后继乏人的关键问题;二是由于道情的唱腔较难,不易把握,再加上没有老师的指导,因此学唱的人很少,如若建立戏曲学校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顺应时代精神,打造一批精品剧目。如针对改革开放后一些农民富裕之后只注重享受而不注重精神文明的现象剧团创作了《富裕之后》,来响应国家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号召。为配合国家公民公德教育而创作的《五福临门》、《苦情》前者是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好处,后者是批判农村儿多不养老的坏风气,这些剧目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一经推出受到很高评价,为群众所喜爱。
利用媒体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力。现代传媒具有广泛、快速、高效、便捷的特点,《梨园春》这一成功例子可以证明现代媒体的介入对戏曲的传播产生的积极作用。
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找到了老戏新演的路子同时也打开了戏剧演出市场的钥匙。淄博展演回来,太康道情戏名声大振,一扫之前一度出现的萎靡状况,出现了争相邀请的新局面,赢得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2000年11月24日,河南省农村小戏集锦《春满中原》进京汇报演出。太康道情戏剧团的《富裕之后》受到了戏剧届专家的很高评价,中央电视台和和河南卫视都播放了演出录像。次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十一届“群星奖”大赛中该剧摘得金奖。
2001年7月河南省黄河影响出版社录制出版了道情剧团演出的6个传统剧目:《张廷秀私访》、《雷宝童投妻》、《双拜寿》、《王金豆借粮》、《白玉楼》、《走娘家》等,并对全国公开发行。 浅论太康道情戏的表演特征(4):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