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戏的衰落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入侵,很多班社都一一解散了,大部分艺人也都离开班社不再表演。怀梆剧种第一次濒临灭绝的边沿。这一时期演的最多的就是《樊梨花征西》、《马三宝征东》、《李彦龙征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岛》等等。第二,文革期间,对怀梆戏的打击是致命的,怀梆艺人都遭到了批斗,服装道具都被烧毁,戏楼也被拆毁,怀梆艺术又一次遭受了灭顶之灾。但是仍有《雁鸣湖畔》、《争车》、《骏马岭》等剧目出现。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虽有复苏迹象,但改革开放,使它再也没办法恢复到“文革”前的繁荣景象。
怀梆戏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仍能存活至今,说明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怀梆戏在现阶段的发展不太乐观,但有了政府及国家的支持,再通过改革创新,怀梆定会再次恢复繁荣景象。[2]
二、豫北沁阳怀梆戏的艺术特征
(一)板式特点
戏曲板式相当于我们在音乐乐理中学习的节拍节奏。戏曲小节中的强拍就叫做板,弱拍叫做眼。各板式在固定不变的节拍、节奏和旋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式和速度的变化,构成一系列的变化形式,相互交错运用组合成各式各样的怀梆唱段。怀梆戏的板式主要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
1.慢板类:属于4/4拍的结构,也就是一板三眼。唱腔方面,上句自由落音,下句必须落在“1”和“5”上。 豫北沁阳怀梆戏的艺术特征(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2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