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莫扎特的创作风格开始研究,概括了《G大调长笛协奏曲》的整体风格及创作背景,并全面分析了第一乐章的结构框架、演奏技法及风格特征。最后,结合实际演奏解释作曲家的乐思以及音乐陈述的方法。35763
毕业论文关键词:演奏实践 技法 风格
序言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是有着“音乐神童”之称的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文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作曲家之一。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已被定为国际长笛比赛决赛的必奏曲目,同时也是专家及大师们研究的曲目之一。
演奏者在演奏一个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特征、创作风格及背景,全面分析作品的结构框架,再结合自身实际演奏分析的演奏技巧及理解,才能充分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应把握的演奏技巧及变化音的处理。
一、《G大调长笛协奏曲》艺术风格
1、《G大调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与乐曲结构
1777-1778年,18世纪下半叶,莫扎特与母亲居住在曼海姆,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个宫廷音乐家的职位。当他听过曼海姆乐队演奏之后,被长笛首席温德林的演奏所吸引,并和几位音乐家成为好友。在长笛首席温德林的影响下,莫扎特先后写出了长笛《D大调四重奏No.1》(k.285)、长笛《G大调四重奏No.2》(k.285a)等。
正巧有一位荷兰的长笛爱好者费迪南•迪金拜托莫扎特创作几首简单的长笛重奏和协奏曲。1778年初,莫扎特创作了《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C大调长笛行板》(k.315)。之后,又创作了《A大调长笛与弦乐四重奏》(k.298)、《C大调长笛与弦乐四重奏》(k.171)等。当荷兰人收到《G大调长笛协奏曲》时,他大吃一惊,喜出望外,这首作品展示出了长笛宽广的音域特点。 从此,这首作品流传久远,至今成为长笛作品中的经典。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G大调,奏鸣曲式,4/4拍。
开始有一大段乐队演奏的引子展开,与主部主题相同。第一主题庄严、宏伟的情绪被表达的淋漓尽致,如同标示的速度一般。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引出长笛的主题。连续的十751分音符是演奏者需要引起注意的,既要演奏的干净,时值还要平均。这是需要大量练习才能做到的。后面转入e小调,这快速乐段给人一种华丽之感。随后又进入了D大调第二主题,以连续的吐音结尾。末尾,根据第一乐章的主题,由演奏者运用不同节奏及音型演奏华彩乐段直至结束。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 non troppo),D大调,奏鸣曲式,4/4拍。
这一乐章,赵岩曾说过“奏鸣曲式如歌的慢板乐章为全曲之冠,有着浪漫派的惆帐之感,带有加弱音器的弦乐的夜曲色彩。” 这个乐章由夜曲色彩的圆号与带有弱音器的弦乐引出,经过单簧管,最后是长笛在小提琴的伴奏下奏出。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装饰音演奏的时值都是占此装饰音时值的一半。 对比的第二主题仿佛是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慕之情,这为乐曲带来看一种朦胧感。三小节的长笛弱奏之后,第一、二主题再现,进入了独奏乐器的自由华彩。这个乐章起到发展交响奏鸣曲式的作用,使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乐章,回旋曲(Rondo Tempo di Menuetto),G大调,小步舞曲,3/4拍。
采用了洛可可风的回旋曲式, 主题重复了三次,首次出现都是由独奏乐器演奏,而且,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加了些装饰。这个乐章的内容表现的非常丰富,每个插段都是由华丽的炫技开始。中间插段主要采用小调,最后的插段依旧结束在华彩上,然后转入本章节基本主题的回复。 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变化音演奏技巧: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3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