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古典舞《孔乙己》选材独特,文学艺术的特征,是以人物形象、性格来构成思文逻辑。舞蹈也是这样,形象思文对于舞蹈创作来说一个重要特征应该是舞蹈化,也就是所谓的“可能性”。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其形象十分丰满,编导脱离文字,士气舞动。编导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得到主体性的启示,同时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具体的艺术构思。这一系列活跃的思文运动,就是其未来作品的“舞蹈形象”。 古典舞的创作,相对于民间舞、现代舞而言,更“依赖”于文学或历史传说等提供的“文学性支撑”。《宝莲灯》、《昭君出塞》、《木兰归》、《梁山比与祝英台》、《孔乙己》等,在这些舞蹈的背后,都有一个类似文学的蓝本,为编导提供叙事的线索和方向。以人物形象、性格来构成思文逻辑。舞蹈也是这样,形象思文对于舞蹈创作来说一个重要特征应该是舞蹈化,也就是所谓的“可能性”。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其形象十分丰满,编导脱离文字,士气舞动。编导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得到主体性的启示,同时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具体的艺术构思。这一系列活跃的思文运动,就是其未来作品的“舞蹈形象”。 古典舞的创作,相对于民间舞、现代舞而言,更“依赖”于文学或历史传说等提供的“文学性支撑”。《宝莲灯》、《昭君出塞》、《木兰归》、《梁山比与祝英台》、《孔乙己》等,在这些舞蹈的背后,都有一个类似文学的蓝本,为编导提供叙事的线索和方向。
胡岩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教师,曾任央视春晚、歌舞晚会编导,2003年以《棋魂》获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青年男子组表演第二名。在2006年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其编导的《书痴》、《孔乙己.》、《少年聂耳》三部作品,全部获得金奖,2008年奥运会青岛运帆船比赛闭幕演出舞蹈总监。
(二)、古典舞《孔乙己》创作特征
1、古典舞《孔乙己》的音乐结构
《孔乙己》共分三段,由A-B-A舞蹈段落构成。第一段,在热闹的音乐《欢沁》声中,癫狂可爱的老头儿踏着欢快的音乐登场。一身破烂的长衫、脏乱的头大和指甲、穷困潦倒却又要面子的书生形象在一开场就充分的展现,在酒馆与人猜拳行令,又教小孩“茴香豆”的五种写法,傻书生的肢体语言,可怜又可悲,更充分地交代了孔乙己的人物性格,人物舞蹈动作刻画时而潇洒神气,时而胆小可笑,表现手法诙谐到位。
第二段是舞蹈的高潮部分,喝醉了酒的孔乙己满口之和者也,同样是那样是那么的神气诙谐。随着音乐节奏的骤然紧张,情节进入了额“偷书挨打”的一段,编导在动作编排上运用了很多的跳跃、旋转、翻腾等技巧在表现人物此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配上精心剪编的音乐,将观众完全带入真实的场景中。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的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因为音乐节奏的特点,很多古典舞原有的动作在加上音乐的配合,出现了《孔乙己》中收放顿点的特性。
2、古典舞《孔乙己》的动作技巧
动作是塑造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中国古典舞最基本的因素。动作的流动与变化形成了古典舞的生命情感。孔乙己很好的用了中国古典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鲜明有趣的人物形象。舞蹈运用了诙谐而幽默的舞蹈动作,在断腿那一个段落中,运用了中国武术中的“闪、腾、转、挪”栩栩如生的表现了一个人在被打时疯狂躲避的动势动态,运用了古典舞中特有的技术技巧来表现一个人被痛打时的动态。动作的运用也少见古典舞的拧、倾、圆、曲,而是从人物的内心情感出发,为人物戏剧化表演服务,每一个动作不会显得多余,都是因情而发。主体动作的密集发展,井然有序、高度统一。 论古典舞《孔乙己》的艺术特征(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3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