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男高音咏叹作品,旋律优美,结构严谨且情节感人,极富特色及多变的魅力,故针对普契尼的男高音咏叹调的创作风格以及演唱处理的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笔者结合对其男高音咏叹调长期的练习和演唱的学习经历,从作品的本体出发,在研究普契尼的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的同时,着重对《永别了,爱恋的家》这首咏叹调进行演唱处理的分析。42629
毕业论文关键词:咏叹调 ;男高音; 演唱处理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ria——Goodbye,my beloved home
Abstract Compositons with the tenor part of aria which are composed by Puccini——an Italian opera writer,are melodic.All the works have the precise structures and hear-warming plots with changeable charm and colorful features.So it is meaningful to do researches on the tenor part of aria of Puccini as to creation styles and singing processes.Combining his long-term practice of aria and learning experience,I lay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singing process of Goodbye My Beloved Home from the composition itself when I am studying features of his tenor part of aria.
Key Words:Aria Tenor Singing processing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
目录Ⅱ
一、普契尼生平与各时期创作概述-1
(一)生平简介-1
(二)普契尼格局创作概述1
二、普契尼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2
(一)普契尼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2
1.优美流畅的旋律2
2.音阶式的乐句片段-2
3.纯音程旋律3
4.强调性的“回音”和使旋律-3
(二)普契尼男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3
三、《永别了,爱恋的家》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方法-3
(一)《永别了,爱恋的家》的艺术特色-3
(二)《永别了,爱恋的家》的演唱处理-4
参考文献10
序 言咏叹调是歌剧表演中最具抒情性、技巧性和戏剧性的独唱部分。对人物情感和个性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声乐艺术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唯有艺术素养和演唱功底良好的演唱者才能很好的驾驭咏叹调。对于男高音演唱者来说,普契尼的男高音咏叹调正好为男高音们提供了优秀的“试金石”。普契尼的男高音咏叹调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剧中的人物形象俱鲜活动人,奠定了其在歌剧史上的大师地位。
一. 普契尼生平与各时期创作概述
(一)生平简介
贾莫科.普契尼1858年生于意大利,1924年在比利时逝世,终年65岁。
普契尼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亲的学生学习音乐,22岁进入米兰音乐学院的深造,他做过风琴师、合唱指挥和音乐教师。他把毕生全部精力投入歌剧创作和受威尔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不仅旋律优美、结构严谨、情节感人著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挚感人。
(二)普契尼歌剧创作概述
1.创作初期:10岁时,受母亲影响参加教会合唱队。16岁开始作曲,机缘巧合下欣赏到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激发了普契尼对歌剧的浓厚兴趣。可以说威尔第对普契尼的创作有个不可忽视的影响。
六年后普契尼得到了正规学习音乐的机会。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普契尼的的交响作品首演好评如潮。由此可见在这位大师在交响乐创作方面也是才华横溢,但普契尼始终把成为一名伟大的歌剧作家作为自己的目标。普契尼早期的歌剧创作并没有成功,前两部作品都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经过反复的自我反思和对创作手法的研究,包括题材的选择上,普契尼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直到十年后,普契尼的歌剧作品《曼侬莱斯科》上演了,这部凝聚了普契尼大量心血的作品,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好评。在这部歌剧大师歌剧创作的风格雏形已经基本确立:饱含感情色彩的旋律线条,生动鲜明且贴近生活的情节,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的另一特征是他作品中的管乐和弦乐部分色彩尤为丰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创作,始终把人声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普契尼咏叹调《永别了,爱恋的家》浅析: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4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