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新昌调腔的传承与发展(3)

时间:2020-04-12 15:13来源:毕业论文
出于对这一古老戏曲的保护,2005年,浙江省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新昌调腔被列为民间戏曲这一项目之首,并位于整个名录之首。2006年

出于对这一古老戏曲的保护,2005年,浙江省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新昌调腔被列为民间戏曲这一项目之首,并位于整个名录之首。2006年5月20日,新昌调腔被列入国务院批准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的成功使得各级政府对新昌调腔再次重视,终于决定每年拨出一定数目的专项资金对调腔进行保护,新昌调腔剧团也凭借着政府的“救济”,排演了不少新的剧目,其中的《挑水伯》、《清官第一》等都深受观众的喜爱。

二、新昌调腔的现状

尽管新昌调腔的抢救工作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意着它已走出濒临消亡的困境。时代的更迭是迅速而又无情的,新昌调腔在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后,不免显现出了与现代节奏不合拍的窘境,其在未来的继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阻力:

   (一)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文化保护资金的投入一时很难有经济效益。虽然在成功申遗后,县政府花了大力气大资金投入到新昌调腔的保护与抢救之中,但每年投入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与绍兴市其他县市相比较,更是少之又少。绍兴县每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投入高达1000多万,诸暨150万,而新昌仅仅只有10万左右。由于投入资金太少,严重制约了包括新昌调腔在内的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

    (二)原生态条件的依托逐渐消失

新昌调腔之所以能历史上盛极一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强大的原生态条件的依托:“新昌调腔与涉及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诸多领域的民间信仰得以融合;新昌调腔是与地方风俗民情紧密结合的,渗入到了民间文化的诸多领域中,使调腔演出的剧目不断丰富,表演艺术也日趋完善。”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愈发现代化,对于科学更加追崇,大多数年轻人对于神灵的信仰逐渐淡化,调腔祭神娱人的功能也被逐渐削弱;其次,很多新昌当地的调腔戏台由于长期没有演出,得不到利用,因而逐渐被荒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新式的建筑,完整保留下来的戏台已不多。与民间信仰、地方风俗的脱离使得新昌调腔原本强大的自然文化条件的依托逐渐消失。缺乏了原生态条件的依托,新昌调腔的生存不免受到了威胁。

    (三)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变革以及人们思想的更新,现代社会人们的艺术欣赏取向来越倾向于那些节奏性强、情感表达简单直白的流行音乐,与之相比,传统古老的新昌调腔听起来则不免让人乏。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除了老一辈的新昌人,大多数的新昌本土老百姓由于从小就没有接触这方面的文化熏陶,对新昌调腔都较为陌生,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新昌调腔的热爱。除此之外,不清楚自己家乡有哪些文化遗产的新昌人民也不在少数。因此,从根本上说,由于对于新昌调腔不熟悉,加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审美观念的改变,不热爱新昌调腔,又何来的保护?所以,新昌人民对于新昌调腔的保护意识还是相当淡薄的,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对于新昌调腔的保护和开发都有待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一种文化再优秀再古老,如若没有强大的受众,不受时代的欢迎,再多的投资也都是徒劳。

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新昌调腔的传承与发展(3):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498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