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戏曲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一) 戏曲对古典舞动作的影响
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提炼而来,它不断地调整、改变以求发展,既摆脱了戏曲对古典舞的束缚,同时又是对戏曲的一种继承。首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学习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对戏曲舞蹈片段的学习,戏曲中的“做”和“打”有着很强的表演性,因此它们是学习、模仿的主要对象;第二个阶段表现为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出一些动作,如手位、脚位以及舞姿、技巧等等,同时借鉴了色蕾的训练方法,从而整理出一套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训练体系,这是种体系是从戏曲舞蹈中不同的动作里提炼出它们共同的特质,淡化对不同动作的特殊要求,对其动作的规格要领进行统一。相比较而言,第一和第二个阶段较多侧重的是对戏曲舞蹈外部动作形态的学习。第三个阶段表现为在对元素的进一步提取与继承,并更加注重对戏曲舞蹈美学特征的继承与发扬。尤其在第三阶段古典舞身韵的产生,它的出现使古典舞更接近自身本体,古典舞的自律理论从此诞生。正如从众多纷繁复杂的戏曲舞蹈动作中提取出来的“山膀”亮相,用手腕带动,出手时先走大臂、再走小臂,形成弧形。强调弧形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动作,而是形成舞姿时的过程。到平开位后,中指的第二个指腹发力向外推,胳膊不必过分抻直。摆成舞姿后,胳膊成圆弧状,手腕依然保持向外推送延伸。做动作时,眼睛跟着手动,到了最后位置时,转头“亮相”。“亮相”往往是在舞姿结束后,一个小的动作,一拍完成。在古典舞中的亮相,已经是戏曲动作缩小幅度后呈现出来的。哪怕古典舞身韵从戏曲舞蹈中继承的一个简单的亮相,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古典舞身韵动作的运动轨迹多是以划圆为主,正是借鉴了戏曲中的元素。首先,“山膀”时双臂呈圆弧形,无论戏曲舞蹈还是古典舞对这种“圆”都是极为重视的,所有的舞蹈动作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丰富的。古典舞中对“圆”的强调,体现了古人对“圆”的推崇,他们一直秉承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统一、包容和含蓄的特点。儒家处世之道正是和谐、中庸,这样的道德精神是与圆的精神内涵相一致的。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文化对中国舞蹈的长期熏陶,才使中和之美在舞蹈中得以长存,儒家的和谐、和睦便是古典舞的处世之道、为舞之道,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其次,“山膀”时双臂的侧举又将空间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为阳、后为阴,如一幅太极八卦图,和山膀亮相时呼吸的吸吐、提沉,无不体出现着古代阴阳辩证的哲学思想。最后,动作过程和亮相时的顿挫缓急,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善中庸阴柔之美的追求,还体现了中国人敢于斗争的阳刚之气,其实并不是只有戏曲舞蹈和古典舞才有这一特性,书法、绘画、太极也有这种静与动的结合,中国艺术在吸收佛教禅学中的“静”时,也从它的对立面领略了“动”的艺术精神,正是这种静与动构成了艺术的两元和“禅”的心灵状态。
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形成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5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