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处长江下游长三角洲地带,被称作江南鱼米之乡,丰富的物产资源,更有助于文化艺术的兴盛与蓬勃,因此借助这个地理优势早在25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就已经成为长江文明与吴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常州方言恰恰就是典型的吴语,而吴语又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语言之一。(“吴方言即吴语”)(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则属于吴方言区)因此常州吟诵比其他吟诵更多一份古汉语的研究价值。
常州吟诵本身又是一种传统的文人之间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首先要做好的是常州吟诵其本身的传承工作,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的问题,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式学堂的兴起,旧式的私塾渐渐的被取代或自己关闭,依靠私塾先生口传心授的传统诗词学习方式常州吟诵也开始走向了衰微,再经过“五四运动”“”两次大运动思潮的洗礼与冲刷,常州吟诵这一曾经主流的学习交流的方式几近消亡。在以前我国文学大师赵元任曾将发出过这样的呼喊:“近年来吟诵诗词、古文的这个传统差不多都丢失了,这真是可惜的事”“现在最迫切的事,是赶快收集、记录这些老传统艺术因为它就要看不见了”可惜并没有人注意。或者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没有人敢注意。而现在留有的极少的珍贵资料中就有赵元任先生留下的《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新诗歌集吟跟唱》以及22首吟诗谱,(其中一首不完整)等。
大约1989年还在常州一中当老师的德祥先生由于机缘巧合,自费开始了他的“拾音”之路。经过多年的苦苦搜寻与整理一张含有羊淇、羊汉、丁彦士、吴良玉、史肇美、何祖述、邹宗浩、陆汝挺、钱瑟之、恽正平几位常州吟诵传人吟诵的光碟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于2008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常州吟诵正式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到如今,当初的常州吟诵传承人,如今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刚刚复苏的常州吟诵又要面临危机。秦老先生如今也76岁高龄,现在的他通过常州市文联和常州市吟诵艺术协会积极宣传,以教学,表演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近常州吟诵,感受常州吟诵,学习常州吟诵,秦老先生亲自授课,起到很好的社会作用。
尽管如此,但笔者认为要想达到原汁原味的常州吟诵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1)虽然秦老先生借助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得以传播常州吟诵,但是真正能将原汁原味的常州吟诵现出来的人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在传播这项艺术了,没有他们站出来推广,政府和媒体也无计可施。(2)受到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压力下有耐心去了解去学习常州吟诵的人已经不多了(3)本来常州吟诵在过去就属于小众文化,那么放到当今社会即使有政府做宣传,人们对其的了解程度依然不高。
综上所述常州吟诵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
国家非遗“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与其所从事的吟诵音乐研究(3):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7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