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县红歌不仅促进了该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弘扬了红色革命优良传统本文来自751\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751com.cn,本文关注的焦点是新县红歌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最后终结于当下的传承上。任何文化,都必须经过传播,才能传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后人。传承是一项艰巨任务,希望通过本文,我们能将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因为它象征着中国人的脊梁。
一、新县红色歌曲的产生背景
(一)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新县民间音乐
古时候,它是楚巴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汇聚之地,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在这里交融流淌,兼收并蓄,庞大深刻的文化底蕴为新县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和注入了肥沃的养料。
河南新县在外界被誉为著名的民歌之乡,整座县城有三十多万人,就有十万人能够唱民歌,根据资料记载,新县是唐代期间光州八景之一“赛山樵唱”的产生地,追溯到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的赛山寨,现如今传唱已久的《打柴歌》,《茶歌》等一系列的歌曲都是由“赛山樵唱”流传而来。响当当的“河南民歌第一村”即是新县南冲村。
同一时期,形式各异,风格各异的民歌是数不胜数的,例如秧歌戏、影子戏、地灯戏等一系列民间音乐都是通过千百年间的形成,发展和创新而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被千锤百炼,被发扬光大,形成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标志性的风格音乐,潜移默化地为红色歌曲的形成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创作元素。在历史革命期间,所创作的传唱度颇高的红色歌曲大多数是通过民间曲调改写而成的,这些流传的红色歌曲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特点和民间特色,也高歌了战争时代的精神面貌,真切的表达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革命斗争性。新县人创作出了一首首欢快之曲、斗争之曲、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酣畅淋漓之曲。总而言之,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新县民间音乐为新县红色歌曲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结实的音乐文化基础
(二)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新县人民
新县大地上布满了红色的血脉,新县人民流淌着红色的血液,随着革命的进行,新县人民积极进取,不向敌人低头的革命精神,沸腾了大别山,由此产生了许多革命歌曲,这些歌曲通过广泛地传播,激发了士气,新县人民踊跃参军,为民族的解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如歌曲《送郎当红军》:“正月里来是新春,我送我郎当红军”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县人民遭遇的苦难,向往光明以及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显出新世界。”[3]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当时传遍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根据地首府-新县,歌词真切的体现出新县人民乐观,光荣投身革命的万丈豪情。
每当耳边响起这些质朴的红歌,它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打开那段红色记忆,我们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着英勇善战的红军精神,感受着那份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新县红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战斗力,这与新县人民的乐观.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精神也是红色歌曲创作和传唱的力量源泉。
(三)鄂豫皖苏区革命的发展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峦叠翠,巍峨壮观,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在中国革命斗争期间,选择了新县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地形复杂有利于苏文埃政权的发展。另外,新县气候土壤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便于生产生活. 河南新县之红色歌曲研究初探(新县红歌的特点与传承)(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