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社会化组织参与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建设 13
七、结论 14
八、结束语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
为了更好的迎接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高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普惠性,本文通过研究探索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以上海为例,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社会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普惠性。
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在实现普惠的过程中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重点社会化农村养老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完善提出倡议,促使我国逐步建立惠普性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
(二) 研究意义
1、 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养老方式是一个必然趋势。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普惠性,不断完善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制度安排,是彰显社会公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和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利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时,对于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差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城乡养老保障实践工作的水平、推动城镇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 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学者对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理论研究侧重于对养老方式进行研究,并且更侧重于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方式的研究。在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理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正处于借鉴外国成功经验进行地区形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普惠性农村社会化养老理论的时期。在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显现出许多局限性的情况下,学术界对于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理论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力图通过研究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借鉴国际经验,对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出倡议,促使我国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
此外,通过本次研究将使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相对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实践也相对落后。因此,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文献综述(发展趋势)
三、基础理论
(一)社会化养老理论
社会化养老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是指逐渐减少老年人口养老对家庭的依赖,而将养老的任务转移到社会中去。社会化养老的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和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以及社会参与和生存意义创造等多个方面。它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其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社会化养老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的转化过程及所产生的结果。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和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以及社会参与和生存意义创造等多个侧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