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残障人士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率有待提高 12
6、 社会管理滞后,规划无秩序 12
五、完善奉贤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对策 13
(一)提高社区和公交系统的无障碍服务水平,解决残障人士出行难的问题 13
(二) 加快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残障人士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水平,满足残障人士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13
(三) 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制度建设 13
(四)提高残障人士的参与能力 14
(五)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做好远郊新城的规划 14
(751) 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和制定,端正思想,树立全新的残疾人观 14
751、总结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现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已经成为国家在改革关键时期一个新的价值和政策取向。公平代表个人对社会利益分配和正当秩序安排的合理要求, 也反映社会对其成员实施的合理正当的利益分配尺度。
我国现有751千多万残障人士,他们的命运关系着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家庭和数以亿计的亲属们的幸福。所以,在这种大的需求环境下, 促进无障碍建设, 改善残障人士生活现状,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受到社会、政府、民众和学术界的关注。残障人士是社会中最脆弱的弱势群体之一,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和特别的社会照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责任,也是国家保障基本人权的平等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 就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建筑作为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 不仅应在空间、时间上公平协调配置, 而且应公平地满足社会各类群体的需要。通过营造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 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行动不便人群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 具有特殊的社会公平示范效应。党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大力推进交通、建筑、信息等方面的无障碍建设 。
尊重残障人士,给他们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而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就是关键,就是基础。因此,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具体了解无障碍设施发展的现状,从中发现无障碍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为解决无障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二) 研究意义
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于残障人士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现实意义,是他们平等、参与和共享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自1991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法律保障,残障人士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我国尤其是城镇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2012年国务院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建设条例》以及《无障碍设计规范》对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管和文护制订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大城市远郊新城无障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