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
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可为高校制定科研计划、审批科研项目提供依据;帮助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为整个学校发展目标以及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二,可让高校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同类高校中所处的位置,对比其他高校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更好的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发展。第三,可为检查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给予科研人员荣誉和提高其福利待遇提供依据,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我国关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科技评价推动了高校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对高校科技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持续推动高校自主创新,则必须加强高校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评价工作,改进和完善高校科技评价制度,使其在保证科技质量、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通过对高校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从管理层面上优化科技发展战略,为一定时期内的科研政策、科研重点、科研资助方向等提供决策依据,有目的地进行资源分配,促进高校间的竞争和利益最大化;同时,有助于高校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科技定位,改进科技管理,促进科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进程,调整创新策略,加速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与产业化进程,引导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于高校自身而言,通过对高校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可让高校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同类高校中所处的位置,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以更好的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发展,扩大高校的影响,从而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优秀的生源;可为检查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给予科研人员荣誉和提高其福利待遇提供依据,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即将踏进高校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通过理性分析各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帮助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751 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1高校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其结构特征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结构特征是指高校在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创新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组合的联结方式。通过对创新能力要素及结构特征的系统研究,可以理清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及不同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力组合的概念,由知识的、技术的、管理的等诸多相互联系的能力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高校在开展科研活动时,一般是以科研人力资源为主体,在一定科研基础(如设备仪器等)的支撑上,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共同催生出各种形式的科研产出,并丰富了科研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为未来的科研活动奠定基础。在这一科研活动过程中,高校的文化环境(科研制度、科研管理等)、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作为外生变量存在并对科研过程产生影响。换而言之,高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人员队伍,客体则是科研条件基础,连接主客体的则是文化环境,科研活动作为三者的载体贯穿于科研创新的整个流程;同时,科研活动要以科技投入作为前提,以科技产出作为其最终目的。人员队伍、条件基础和文化环境反映了高校拥有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科研水平,体现了高校保持目前科研竞争力的能力。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反映了将外界资源投入转化为科技成果的能力与效率,取决于高校学术带头人及其研究团队的策略行为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制度安排,体现出高校不断提高科研竞争力的能力。人员队伍、条件基础、文化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研活动的相互作用体现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征。 大学科技创新平台调研及创新能力评价+SWOT分析(1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