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问卷设计
此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进行知乎、百度知道问答社区大学生用户的行为研究,进而发现用户在二者使用时的差异。参照近年来的文献综述及研究成果,笔者编写了《问答社区大学生用户行为研究——以知乎和百度知道为例》,通过问题“您对知乎和百度知道问答社区的使用情况是?”将调查问卷分为仅使用百度知道、仅使用知乎、二者同时使用及都不使用四个模块,共计19道题目。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将问答社区大学生用户行为的调查主要分为用户的使用行为、知识贡献行为、答案采纳行为三个部分。问卷在设计时通过问卷星的独立IP控制,来保证回收问卷的有效性。
在对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构成的研究中,我国网络教育学家吴建玲[17]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认知动机和行为动机两种。王迎等[18]、陈实[19]均认为学习动机应该划分为三种,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杜穗华[20]提出成人参与网络学习的动机的四种类型:求知兴趣、职业发展、服务社会以及外界期望。综合以上结论,笔者对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最终的修改设计。
由于被调查对象的样本特征的选取对研究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在问卷第一部分展开了受试大学生个体特征的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三大要素;随后主要是对大学生利用知乎、百度知道来获取知识的频率、意图、使用方式、答案采纳等情况的比较。研究所获得的数据通过问卷星平台和SPSS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以研究课题预调查为基础,根据反馈和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并完善调查问卷题目,生成正式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 http://www.sojump.com)向用户发放,并将问卷发放的样本对象范围控制在大学生群体。此次调查的受试者包括来自各个专业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对其基本信息如性别、专业、年级,以及对知乎和百度知道的使用情况、使用频率、动机、使用方式、知识贡献和答案采纳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的撰写、发布、回收、数据统计均由问卷星调查平台实现,通过分享转载、邀请回答、互填问卷、样本推荐等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369份,其中通过手机提交的占总数的76.69%,通过互填问卷、样本推荐方式回收的问卷占23.31%。
四、 调查数据与分析
笔者分别从样本特征,知乎、百度知道问答社区的用户行为,以及知乎与百度知道的对比三个方面,通过问卷星和SPSS软件中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回收到的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
描述统计:描述和分析调查问卷受访者的个体特征,以及大学生用户对知乎、百度知道问答社区的使用情况。
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r来描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r值越接近±1时,表示变量的关联情形越明显,r值的正负表示变量之间呈正相关或负相关,r=0表示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小于0.2表示不相关,在0.2-0.6表示弱相关,在0.6-0.8之间表示相关性一般,在0.8-1时表示强相关。
交叉分析:从受试者的性别、专业角度出发,探究不同特征群体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社区时的行为变化,试图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一)样本特征分析
根据表1显示的统计数据看出,调查回收的36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受试者占样本总量的44.72%,女性占55.28%;调查对象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占所有大学生比例的11.65%,涉及人文社科类、理工类、文史类、金融类、管理工程类、医学类、大农类等多个专业,其中91.4%的大学生有知乎或百度知道问答社区的使用经验,二者同时使用的占56.64%。 知乎和百度知道问答社区大学生用户行为研究(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2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