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学者研究发现城市空巢老人心理状况较差,感觉不受尊重,主观幸福感低[5]。(李德明等,2006) 对于移居的农村老年人,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村养老还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6](刘孟芳,2005),老年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家庭供养和劳动收入[7](杜鹏和谢立黎,2014),这部分的老年人两大收入来源被打破,而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在农村的面临着覆盖率低,管理混乱的问题[8](李月,2014),因此这部分的老年人的经济与生活保障可能有一定的问题。另外他们在心理上也是更加倾向于认同原有的农村生活,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于新的生活的适应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9](曲海英,2015)。 (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于老年人抑郁的影响 我国许多地区目前处于的城镇化阶段会不可避免的带来养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在此状态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面临了很多新的挑战。对于那些受到影响的老年人,可能意着他们习惯了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复存在,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环境的改变与心理影响对于老年人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观点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自我完善对失望阶段[10](Erikson E H., 1993) ,老年人正在回顾自己的一生,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死亡。而在这总结性的时刻,生活状态的变化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养老服务产业慢慢兴起,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了诸如养老院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这样的制度化机构带来的利弊还无法判断。但是这样的机构的不同运作方式会给不同的老年人带来相去甚远的体验。因此,这些机构的运作也会对于这些在这儿生活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受到极大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和朱迪斯.罗丁在一个疗养院的研究表明,给予老年人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控制感,他们将得到更多的快乐与活力,而被剥夺选择机会与控制感的老人们的满意度水平则显著低下,甚至出现习得性无助[11](Langer E J & Rodin j., 1976) 。
最后,是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老人离开的是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场所,在那个地方,老人早已建立起无数的联系,人,家庭,社会,土地。在家庭中,很多孩子们在外的老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处境。在城镇化过程中,老人原来所处的社会环境被打破,社会关系断裂,这些支持的消失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已有研究表明,在社会支持网中,有无配偶和子女数量都是显著影响老年人生活的因素,另外,失去社会网络中的成员的负面影响在影响因素中是最大的[12](贺寨平,2002)。 抑郁是一种常见但是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直接相关。有关我国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一些。 国内学者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较高[13](张玲等, 2011),在众多学者的调查中,老年人的抑郁检出率普遍高于 20%,甚至达到 40%。抑郁会引发一系列影响感觉,思文以及处理日常活动的严重症状,如长期的情绪低落,无力感,焦虑,睡眠障碍等。 在影响老年人抑郁的因素中,从一般人口学变量而言,众多研究证明女性,高龄,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的抑郁检出率较高;对于生活状况而言,如果有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的话,会促进老年人的抑郁状况的发生[14](化前珍等, 2011),杨雪莹等发现是否自己住 、子女一起住对老人抑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15] (杨雪莹等,2007),而高菱仪与王蒙发现独居老人的抑郁水平高[16](高菱仪和王蒙,2014),郭爱妹等发现由于农村老人社会结构性资源的匮乏,农村社会结构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城市老人[17](郭爱妹, Daniel W. L. Lai, 2011);根据袁群等的研究,好的经济与健康状况是改善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因素[18](袁群等,2010);另外社会支持对于老人抑郁的影响是另一个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王丽娜等众多的学者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19](王丽娜等,2006)。 城乡差异视角下老年人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