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2)

时间:2019-08-25 11:10来源:毕业论文
2.1.2宿舍人际关系类型的划分 不同的研究者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不同的类型划分,姚本先(1995)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划分为融洽型和淡漠型两种。后来的


2.1.2宿舍人际关系类型的划分
不同的研究者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不同的类型划分,姚本先(1995)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划分为融洽型和淡漠型两种。后来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庄国波等(1999)进一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宏观角度看,宿舍关系类型分为失控分裂型、小群体型、松散型、弱和谐型以及和谐型五种,从微观角度,宿舍个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可分为对立关系型、孤立与孤独型、思想封闭型和友好型四类 [1]。
2.1.3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信效度方面较为理想的合适、统一的问卷和量表。孙西军(1985)对高校宿舍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选择采用莫雷诺的社会关系测量法研究和探讨了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结构。毛小玲(2005)以文献研究和访谈为基础,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和宿舍特点,编制完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题目包含了人际扰他性、人际冲突性、人际亲融性和人际和谐性四个因子[3]。杨荣(2005)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体验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第二部分分析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以及归因倾向,第三部分是对应对方式的研究,此外,杨荣在改编郑日昌等人的同学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2]。
2.2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2.2.1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幸福作为一个话题,由来已久。对于幸福感的研究由来已久,诸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西方哲学家以及我国古代圣贤孔子等早已对幸福进行了探讨。在古代西方,苏格拉底提出智慧和知识共同决定幸福,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了一起。柏拉图认为幸福是“善”的理念,人们只有摆脱现实世界,才能进人幸福的理念世界。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儒家提倡“交友而辅德”,即通过仁爱来获得幸福。孔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追求普遍百姓的幸福视为个人的最高幸福。道家的庄子和老子等人则认为人有自然本性,当人的这种本性充分发展至无为,回归自我,便是幸福的本质,这种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视为幸福生活的实现,就是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集中体现。可见追求幸福,一直是从古至今的共同话题。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引起了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和研究。在了解主观幸福感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幸福的概念,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个体心理因素诸如需要(包括欲望、动机、兴趣)、情感、认知等与外界客观诱因发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状态,是带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的,而主观幸福感作为判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准则对生活状况所做的整体评估,即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体验到的满意或理想的存在状况。
2.2.2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状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探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研究文献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成就硕果累累。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从描述阶段向解释阶段转变的过程。在描述阶段,研究者采用的方法是单项目测验,对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量,以及推断造成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因素。当研究从对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的描述阶段,过渡到解释阶段,多项目测验方法便取代了单项目测验方法。在此阶段,研究者以描述为基础,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适应理论和人格理论等不同的理论模型。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从描述阶段到解释阶段的发展变化,是研究的必经之路和必要过程,只有准确描述了群体,正确了解现状,才能以此为基础对主观幸福感作深入解释。在主观幸福感的探讨中,根据影响因素是来自客观方面或主观方面,将研究分为两种取向。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学历、经济状况等)、环境及现实刺激等客观条件和乐观、内倾等人格特质因素,都对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此形成了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影响因素取向和探讨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影响因素取向。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较少,研究者主要是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乐观和自尊能提高主观幸福感,而个人价值冲突以及体重超重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同时,跨文化研究发现,亚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欧洲大学生。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82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