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保障体制概述
(一)社会保障体制的含义及特征
社会保障体制是在政府的主导和管理之下,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难等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运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机制,将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依托,为公民提供生活保障、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其各自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有一定的地位,相对而言,社会保障体制以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其主要内容。社会保障体制具有广覆盖、强制性与非强制性规范统一、人道主义与互助主义相统一、实现社会公平性的特征。
(二)社会保障体制的功能及原则
社会保障体制是通过弥补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弊端,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这些弊端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其综合作用下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不合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出现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而社会保障体制则是对社会物质生产成果进行的二次分配,其更加注重公平,在其作用下,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进而反作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其营造安心工作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的目的就是保证公民在生活困难情况下,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劳动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社会保障体制必然将其作为保障的重要群体。
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我国的内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助力展,进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坚持有条件的社会共同责任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模式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原则、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提高相统筹原则。
(三)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
1.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3亿,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压力巨大。我国经济总量虽然目前居世界第二,但是由于人口庞大,人均收入依旧排在世界各国靠后的位置。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与庞大的人口数量现状,必然造成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社保资金相对紧张,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从而使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同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2.历史文化和地域不平衡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处于一个被压迫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时间较短,由于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乃至个人对社会保障要求的迫切程度不高,相对的对自力更生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社会保障制度每进一步都需要许多条件。同时由于我国的地势及自然环境东西部差异大,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进而使我国各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差很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3.人口老龄化趋势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0.1% 。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必然造成我国的劳动人口相对减少,从而造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口相对减少,但享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口数量在绝对的增多,造成我国社保资金相对紧张,进而使我国社保水平难以提高一个档次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正常运行,削弱社会保障体制功能的发挥。 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对策分析(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