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关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旺。二十一世纪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深度和广度的持续扩展,推动着世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开始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在国际舞台上碰撞、交流、融合。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文化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为保护国家安全、推广本民族文化,各个国家和地区调整文化发展政策,纷纷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我国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力争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今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在改变国际力量格局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区域发展的轨迹。
人力资源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是建立在拥有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文化产业建设人才队伍的基础之上。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文化企业肩负起培养文化产业建设人才的重任。而要想为文化产业培养高水平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文化专业人才、文化技术人才、文化营销人才,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因为只有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建设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文化产业才能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思考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略,但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初步的实践之中,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成熟的实践经验。
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文化产业及相关问题研究成果,阐述文化产业、文化企业与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概念,理清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并以镇江市文化广电产业集团为主要调查对象,全面了解文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文化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略为目的,提出优化文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推动文化产业的振兴提供一定的借鉴。
1.相关研究概况
梳理国内外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研究概况,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发展的历史、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当下研究的热点,从理论层面上提高我们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认识。
1.1文化产业研究概况
文化产业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业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理论体系日益健全。
1.1.1国外文化产业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从提出到否定,再到肯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文化生产纳入国民生产体系,并将其确定为生产性的工业部门之一,文化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19世纪40年代,德国历史学派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提出,生产力的概念应既包括“物质资本”形成的生产力,也应包括“精神资本”所创造的生产力,即人类知识累积所创造的生产力[1]。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学者们对文化产业的激烈讨论。不同时期,学术界对文化产业都有不同的讨论重点。20世纪30至40年代,国外学术界对文化工业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和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中深刻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化现象,认为文化产品凭借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标准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广播、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使得文化无法扮演激发“否定意识”的角色,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统治社会的工具[2]4。 浅论文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