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态度和价值观的类似性。态度与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往往反映了其价值观。人们在开始交往时,首先考虑对方的态度,判断对方是否对自己友善。因此,在交往中拥有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们,容易产生共同语言,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经过反复多次的融合,促使人们形成非正式组织。
(3)社会角色的相似性。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都希望与自己处于相似社会地位的人交往,这样可以做回真正的自我,不会感到束缚和压抑。从而,社会地位相似的职工在近乎“零压力”的情况下交往,可以使个性得到解放,自身特点得到发展。因此,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非正式组织。
(4)感情的融洽性。在哲学的观点中,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这注定人不能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过人会有感情和归属的需要,这又表明人们希望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别人的信任与支持,能够归属于某一集团或群体,从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组织会慢慢形成。
(5)需要的互补性。拥有相同需要的人们易形成非正式组织,比较让人理解。但在需要特征有差异的人们之间,非正式组织依旧会形成。这是因为人们的需要具有互补性,一方需要无法自我满足时,另一方的需要恰好弥补前者的不足。正如喜欢主动支配别人的人与被动型期待别人引导自己的人在交往时,彼此的需要可以互相补充,双方都能得到满足。但是,此种和谐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双方的态度和价值观要一致。当人们的需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时,非正式组织也就慢慢形成了。
(6)兴趣爱好的相似性。兴趣形同或相似的职工容易在满足兴趣和爱好的共同行动中进行人际交往。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他们会建立感情,从而形成非正式组织。
(7)空间位置的相近性。由于职工之间的空间位置相近,他们之间的接触则较为频繁,容易产生密切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拥有相近空间位置的职工还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易于形成非正式组织。
御绿集团二九一分公司非正式组织正面引导机制研究(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