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学生创业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业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同时最具创业潜力的大学生,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活跃因素。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培养广大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积极创业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国家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活力。
4.大学生创业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创业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创业活动的开展也能客观反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在创业过程中让大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自身综合素质的缺陷,以便全方面的提升自己。不管创业的成败与否,创业实践都会促使大学生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将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社会的需要。所以说,创业是大学生谋求生存、寻求自我发展乃至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1.创业意愿高但实际行动少
自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就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所高校都对大学生的创业了活动给予了各种优惠条件,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高涨。但是,但实际有创业行动的人数少,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大学生创业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徘徊在1%左右,2013年大学生创业比例也不到2%。[4]大学生毕业后仍然重点考虑到大城市、机关部门、大企业就业,希望捧“铁饭碗”,自主创业步伐缓慢。
2.创新意识薄弱,创业科技含量低
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应该在于创造性。社会人员创业在资金、场地、经验等方面都比大学生创业有优势,但是大学生有知识基础、有文化底蕴,懂技术,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在社会中异军突起,有所成就,真正地走进社会、立足社会,必须在“新”上下工夫,走生产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之路。但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较薄弱。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且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各种机构举办的高新科技方面的创业设计大赛,但很多大学生依然选择需要的资金少、容易开业运行、风险相对较小并且容易操作的传统型行业进行创业,比如餐饮、零售、咨询等,而电子、网络、软件等科技研发行业的人少之又少。一般来说,只有那些技术基础深厚、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才能够有在高新科技领域成功创业的希望。所以大学生创业呈现出专业化、科技化程度低的问题。小王是某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在校学习成绩普通化,却一直想创业。毕业后放弃与专业相符的高薪岗位,也不想在高新科技领域创业,反而他选择了开一家特色餐馆。他认为,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始终有市场,而且开一家特色餐馆需要投资较少,进入的门槛也较低,成功创业机率大。而在高新科技领域,自己在校成绩一般,创业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创业成功的机率太小。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