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2)

时间:2020-09-13 19:45来源:毕业论文
11 4.3.1 科考旅游产品 11 4.3.2 观光旅游产品 11 4.3.3 度假旅游产品 12 4.3.4 宗教旅游产品 12 4.3.5 民俗旅游产品 12 4.3.6 艺术欣赏旅游产品 13 4.4 淮安运河文化旅

11

4.3.1 科考旅游产品 11

4.3.2 观光旅游产品 11

4.3.3 度假旅游产品 12

4.3.4 宗教旅游产品 12

4.3.5 民俗旅游产品 12

4.3.6 艺术欣赏旅游产品 13

4.4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线路创意设计 14

4.4.1 淮安运河全线游 14

4.4.2 河下古镇精品游 14

4.4.3 板闸一日游 15

4.4.4 码头镇怀古游 15

4.4.5 清江大闸风景区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1 引言

作为旅游研究中的重要分支,遗产旅游在国内国外都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随着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遗产旅游成果日益丰富。笔者希望通过对遗产旅游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结,将世界遗产旅游的总体情况整理清晰,分析遗产旅游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希望此篇文章能为淮安遗产旅游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1.1 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1.1.1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关于国外遗产旅游研究,不少学者也发表过相关文章。陶伟、岑倩华就在其文章中研究了1987年到2003年17年间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发表的国外遗产旅游文献[1]。其中加拿大的Anne Drost(1996)提出用“萝卜法”和“棍棒法”降低旅游对世界遗产地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2]。澳大利亚的Michael S.Simons(2000)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给予遗产地知识产权,从而将遗产地列入法律法规的保护中[3]。通过对文献研究内容的探讨,陶伟、岑倩华总结出国外遗产旅游起步虽晚,相关文献到1990年才出现,但随着遗产旅游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深度逐步加大,国外遗产旅游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局面。同时也提出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的缺陷:多以遗产旅游的价值与影响,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管理等理论方面为主,涉及具体案例的遗产旅游产品设计等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却很少。

1.1.2 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关于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其中东南大学的王洋基于对《旅游学刊》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自1986创刊以来至2008年22年间我国遗产旅游研究动态[4]。他指出国内遗产旅游研究范围逐步扩大,文章数量也逐步增多,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谢凝高(2002)在其文章中指出:世界遗产的开发分为硬开发与软开发两种,但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开发大多集中于硬开发上[5]。宋振春(2007)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该是一方面从遗产的特性出发,深化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力求旅游产品的质量向高层次发展[6]。杨锐(2002)指出不应将保护与利用割裂,而应统筹考虑两者,在遗产旅游中遵循保护与科学的原则[7]。这些文章主要集中研究遗产保护与利用两者的关系、遗产旅游地经营与管理上,对遗产旅游价值与影响的研究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也有文章以具体的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例如王德利(1998)在其论文中提出构建黄山大旅游圈[8]。冯卫红(2008)以平遥古城的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这些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使他们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竞争,可有效避免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地悲剧”[9]。 曹祥本、唐昌华(1996)则指出了武当山的核心与特色旅游文化[10]。由此王洋总结出具体的遗产旅游研究多以国内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中的案例为主,而对同样具有世界遗产价值但还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案例研究则少之又少。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03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