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养老、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的差距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农村老龄化的程度已经明显高于城市。在1992年,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我国区域之间农村养老保障差异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农村与落后地区的农村。“如在2008年初,苏州市农村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95%,而同期贵州、河南等欠发达省份的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都相对较低。就2010年筹集的农保资金来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省市,多数地区难以为继。”[3]据了解,江苏农村老人每月会有210元的养老补助,而河南农村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养老补助。总之,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发达东部地区的养老基金较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基本处于养老低保障或无保障状态。
从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部分县试点,到2010年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因为合作医疗获取资金渠道比较单一,都是由中央或地方财政补助的,所以难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进入小康并且比较富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满足疾病治疗、保健享受、和滋补身体等各种需求。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乡镇财政收入比较低,无法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很多农村居民生病了,还要去离家很远的医院治疗,很是不方便。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行好些年了,可是,农村孩子辍学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发达地区的孩子即使在农村上学都能背上漂亮的书包,坐在明亮的教室上课,中午还能吃到健康营养的午餐。而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上学还是个问题,农村学校的教室、教学设备、课桌椅等老化破损现象比较严重,师资队伍也不稳定,甚至还要忍受严寒饥饿读书。
二、产生农村贫富差距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农民思想观念的分化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纯朴的农民心里都占据着农本思想。加上改革开放前,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让农民安分守己的在田地辛苦劳作。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市场开放的扩大,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很多新产业、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许多农民开始改行,从事非农产业。有些农民出门务工,充当体力劳动者,从事建筑工人、保姆、服务员等行业。甚至有些农村居民开始自己创业,成为了个体户或者工厂老板。当然还有很多落后地区的农民还是从事农业生产,自家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自产的,还是过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他们紧靠卖些粮食来赚取日常需要的开支。就像云南山区的孩子们一样,他们每天去学校上学,书包里总是要背上自家产的一斤大米,来换取2张饭票。《舌尖上的中国2》中播放出的陕、甘、宁地区一带的麦客,每逢小麦成熟的季节,他们都会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农户收割麦子。通过这样的打工方式,他们只能赚取一点收入,但是他们还是那样满足。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中国的农村都用收割机收割麦子了,大概这就是农民思想观念的分化吧!
2.农民文化水平的不平衡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速度发展的快慢。”[4]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为当农村居民受到较好的教育,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水平,进而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这样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调整和完善,提高经济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 农村贫富差距研究(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