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网络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 21
4 实证分析.. 23
4.1 实证假设与调研方法 . 23
4.2 问卷设计与初步统计 . 24
4.3 实证结果分析 . 28
5 思考应用.. 46
5.1 控制信息传播要素 46
5.2 强化媒体社会责任 47
5.3 引导“领袖”提高素质 .. 48
6 总结与展望 49
致 谢. 50
参考文献.. 51
附录 网络行为调查问卷.. 5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⑴ 突发事件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世界公认的“非稳定状态”,各类突发性公共
事件会频繁发生。从 2003年的SARS突袭我国各省开始,到毒奶粉、苏丹红等食
品安全问题的接连发生,煤矿、建筑等安全生产事故接二连三,雪灾、地震、旱
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到 2009 年的甲型H1N1流感在多省爆发[1]。
而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网民群体的急剧增加,网络作为传统媒体以外的第
四大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
如互动性、时效性、匿名性等,越来越多的网民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看法和观点,参与到各种新闻轶事的讨论当中,诸多主要来源于社会的突发事件
并导致的网民的网络群体反应都对国民的网络生活、网络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
乃至于对现实公共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
⑵ 网络环境下群体非理性行为现状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人类活动与交互的物理载体是一个由社会网和互联网相
互作用与融合所形成的复杂网络中。由于置身其中,人与人相互认识的关系可能
很少,但却可以找到很远无关系的其他人。
实践证明,基于传统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的扩散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
代信息社会复杂网络下人类行为的预测模型了,当今社会的复杂网络模式更像是
一种小世界模型(Steven H.Strogatz),展现出现实与虚拟相交相容的生存环境[3]。
在中国改革转型和信息化双力驱动下,人们对于信息传播共享、网络言论自
由发展迅速的需求,引发了愈演愈烈的网络群体行为,甚至由此产生现实危机事
件。由于复杂网络的复杂性加剧了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如何应对这种
趋势是各个国家在信息社会中面临的共同问题[4]。
回顾近几年以来,几乎每一起重大的社会事件,尤其是涉及道德评判的事件
发生之后,与该事件相关的讯息都回于第一时间内在国内各大知名网站及论坛内
迅速传播,从而引起无数网民的广泛关注与迅速群体。他们通过发帖、跟贴、转贴、讨论等形式,形成汹汹民意与舆论压力,使事件的当事人处于民意“审判”
与道德“拷问”之下[1]
。最近影响较大的事件有,“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郭
美美事件”等等。
以较早出现的“人肉搜索”为例,自登场以来,已在我国的网络信息传播领
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假如说早期的“人肉搜索”内容以戏谑、
娱乐为主的话,那么 2006年以后的“人肉搜索”题材则向更广阔的空间迈进。
“从‘虐猫事件’开始,‘人肉搜索’的题材从最初的戏谑、娱乐迅速转换为弘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非理性的公众行为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