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佛教四大名山寺庙旅游业的发展与佛教文化旅游的定位(2)

时间:2020-12-29 16:48来源:毕业论文
然而,是不是到了尘世间就意着佛教文化已经被同化了?的确,与世无争是佛教教徒给大众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印象。许多人因此断言对佛教进行的旅游开

   然而,是不是到了尘世间就意着佛教文化已经被同化了?的确,与世无争是佛教教徒给大众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印象。许多人因此断言对佛教进行的旅游开发会毁掉佛教文化的根本,其实不然。避世只是佛教徒一种比较消极的生活方式,只要心中有佛,入世影响并不大。概括起来讲,佛教重要的思想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因果修行,讲究缘起缘灭;二为生命宇宙,佛曰众生皆苦。佛教教义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重要的思想理论,它们有些和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有冲突,有些并没有。佛门与世俗的接壤固然会导致佛教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也给了其顺势发展的条件。而佛教徒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这种冲击中坚守住自我。

   当今社会主流的思想是利益就是一切,包括了金钱至上,结果大于过程等等的价值观。这些当然是与佛教教义相违背的,佛教徒们并不认同这些思想。但是,佛教要发展,避不开商业化浪潮,就必须接触这些思想。万万不能关紧大门全部排斥,这就相当于一种另类的闭关锁国,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对佛教的发展是大为不利的。佛教的发展可以用到某些世俗的方法。但是,世俗绝不等同于庸俗,这是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接触的底线。这告诉我们佛教可以尝试着去理解一些商业化的做法,但是万万不可用商业化的方式来运作佛教旅游资源如佛寺等。这对与佛教文化来说是致命的。这是因为佛寺的商业行为淡化了宗教的神秘性,而佛寺一旦进行用商业化的方式去运作,例如让游客到寺庙里参观,居住,感受寺庙生活,甚至建立寺庙拳法研究会,武僧团, 影视有限公司,武僧团培训基地等一系列大肆宣传的商业活动,在给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淡化了人们对它的神秘感,最终导致宗教信仰的冷漠和衰退。以五台山显通寺为例,显通寺的商业行为给寺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吸引一些对佛教无感的人加入僧团。这些人拥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却并不是一心为了佛门,他们热衷于从事商业活动,也只是将僧职作为谋求经济利益的工具。这样的后果就是佛教戒律制度渐渐衰落,进而破坏佛教事业的开展。而当更多的人们把佛教作为取得财富和利益与达到自己政治、经济和私人的目的的手段时,佛教就衰颓了。因为他们的商业行为使宗教撕去了神秘的外衣,没有了神圣的面目,也没有了普渡众生的深明大义的教义,人们只看到了商人的嘴脸和铜钱的气,佛教出现庸俗化的倾向,偏离了佛教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这是断然不可取的。峨眉山的万年寺曾引入两台现代化自动售货机,24小时售货、并且硬币与纸币均可使用,方便了寺院僧人与游客,也有效减少了原先叫卖的嘈杂;普陀山的普济禅寺也曾为了保护环境、减低噪音出高价引进美国最新型的高尔夫电瓶车作为游客在园区的交通工具。二者都引进了世俗的产物进入佛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却又不影响佛教的纯洁性。因此,佛教徒在思考如何定位佛教文化在商业化社会中的地位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佛教可以用一些世俗社会中的,与自身文化略有冲突的方式来发展自身,但佛教文化的精华与核心不能动摇。佛教思想既不能够去改变社会的主流思想,却也不能被这类思想去同化。两者以一种平行的方式去相互发展。文献综述

   对于文化的冲击与坚守,曾有观点认为所有的文化都产生于生活,跟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人的生生不息,所以文化也就发展变化,只要是能保留下来的,能流传到现在的都是有用的文化。佛俗文化之间,不能说是互相冲击,应该是说互相交流交融。就像货物或者是工具,都摆出来,哪个好用就用哪个。文化是自然发展的东西,哪个好用就用哪个。 其实并不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的文化。文化也是有“水土”的。不同的文化适应的是不同的群体,这方面就不能讲交流融合,我们通常讲的错误的大国主义就是如此。另外,文化还有个先进与落后的问题。落后的文化在面对先进文化时,摆好心态好重要。要抱着取经的目的去学习。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或者说商业化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两者之间商业化文化是毫无疑问的先进者。所以,佛教文化,在面对商业化文化之时,切记不能恐慌,首先要从内心坚守住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然后,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思考商业化文化中的种种,通过交流使自身发展壮大而不是被淹埋。 佛教四大名山寺庙旅游业的发展与佛教文化旅游的定位(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72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