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盲目心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8%的淮师大学生手机消费金额在4000以上(表三)。这一结果表明,部分同学在进行手机消费时存在盲目心理。
笔者分析认为,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锻炼,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自主手机消费,部分大学生对于支配手中的钱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进行手机消费时缺乏计划性。他们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在一些手机厂商的威逼利诱下,部分大学生也会产生盲目消费的心理。
5.对大学生理性手机消费行为引导和健康手机消费心理构建的几点思考
从淮师大学生手机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表明大学生手机消费是存在一些始终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总体上并非有关报道那样的危言耸听。大学生手机消费动机和心理对其学业进步、性格形成和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构建健康的消费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5.1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手机消费观
首先,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手机消费观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并发扬广大。其二,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手机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既不过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提倡手机消费与个人收入、经济实力相适应。其三,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手机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手机消费问题研讨会、手机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等,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手机消费氛围和舆论。文献综述
5.2大学生要发展个性消费
因为个性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手机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手机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手机消费。
5.3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积极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期理财的黄金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关注学生手机消费心理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因地制宜的积极创新载体。根据目前学生大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根据手机消费不科学等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如校园网、校报、专刊专栏等进行直观形象的手机消费引导。
大学生手机消费心理分析(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