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结论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据统计,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人,到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680万人,而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预计将达到699万人。每年的高校毕业人数和实际就业岗位供给之间的差额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失业率逐年攀升,大学毕业即失业这一现象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大学毕业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上海市政府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比如,上海市早在2002年就已推出“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其见习岗位侧重通过师傅带教的方式,帮助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已经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见习人员在见习期内表现合格的在见习期结束后便可留用。此外,上海市还积极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等国家就业项目。尽管如此,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发展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险制度,不仅可以保证他们在实现就业前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助于他们尽快实现就业,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如何解决毕业未就业大学生的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可以真正解决毕业未就业大学生的失业保障问题,必须参照劳动者在失业后得到的保障,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设立专项的失业保险基金。上海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不仅可以完善上海市失业保险制度,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二) 研究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等问题,更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一个城市的失业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那将导致广泛的社会问题,从而引发社会危机。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是衡量社会能否保持良性局面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众多的失业群体中,大学生这一群体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其失业问题也无疑是失业大军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学生失业不仅预示着社会新生人力资本供需矛盾的出现,同时也表明高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人力资源在配置过程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我国的长远发展。
本课题之所以以大学生失业保险为研究课题,以上海市作为研究范围,主要是认为毕业未就业大学生这一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社会保障问题也必然会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理应率先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问题,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失业保障体制,以此来保障失业大学生的生存权和就业权。
本课题是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展开讨论,针对制度的可行性及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既能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失业保险这项制度的态度和认识,又能引起大学生对于这项制度的关注,同时该研究对上海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积极的对策建议。 上海市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探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