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液晶电光效应研究(2)

时间:2021-04-10 22:27来源:毕业论文
13 2.4.4 视角问题的改善对比 13 3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4 3.1 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测量简介 14 3.1.1 实验方法简介 14 3.1.2 实验仪器及操作简介 15 3.2 实验数据测

13

2.4.4 视角问题的改善对比 13

3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4

3.1 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测量简介 14

3.1.1 实验方法简介 14

3.1.2 实验仪器及操作简介 15

3.2 实验数据测量记录 16

3.2.1 电光特性测量 16

3.2.2液晶的时间响应的测量 16

4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7

4.1 电光特性曲线 17

4.2 时间响应曲线 18

5 液晶显示的应用及发展展望 21

5.1 液晶应用的基本情况 21

5.2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基本情况 21

5.3 最新显示器技术 22

5.4 三维立体显示的未来展望 23

结论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27

图 1-1近晶型、向列型和胆甾型液晶分子空间取向图 2

图 1-2 TN模式的液晶面板结构图   4

图 1-3 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图   4

图2-1 液晶光开关原理示意图   7

图 2-2 常白型和常黑型TN模式的透射亮度随施加电压的变化  8

图2-3液晶相对透射率与外加电压的关系 9

图 2-4液晶的电光响应时间曲线 10

图2-5对比度与视角关系图 12

图 2-6极坐标方法表示某液晶视角特性的理论计算结果 13

图3-1 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综合实验仪 15

图 4-1电光特性曲线 18

图4-2 液晶时间响应曲线 18

图4-3 不同驱动电压时的液晶时间响应曲线 19

表2-1各种模式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比较 14

表3-1 液晶光开关电光特性测量 16

表3-2时间响应特性 17 

1 引言

1.1 液晶简介

1.1.1 液晶的研究历史

液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54年德国生理学家Virchow发现的溶致型液晶和著名的奥地利植物学家与德国物理学家分别是埃尼采尔(Reinitzer)和雷曼(Lehmann)在1888年发现的热致型液晶。液晶的发现到当今液晶显示器件的如此大规模应用已经经历了近120年。在早期,人们对液晶进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想扩大和加深对物质结构的认识。随着认识的积累,特别是当RCA公司的F.Heimeier博士将液晶材料成功的应用于显示器件之后,人们的研究热情开始转移到应用领域。而现在,液晶显示已经成为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液晶显示器件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1888年,埃尼采尔发现把胆兹醇苯酸酶加热到145.5℃时晶体熔融成一片混浊液体,继续加热到178.5℃时混浊的液体又变得清澈透明,把液体冷却又会呈现从紫色过渡到橙色、绿色等颜色变化的现象。他将发现的物理现象告诉德国物理学家晶体光学的创始人雷曼。在偏光显微镜下雷曼发现这种奇异的液体具有与晶体类似的双折射性质,基于液体的流动特性和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他称这种物质为Flussige Kristall(可流动的晶体)。在英文中为Liquid Crystal,即液晶[1]。文献综述

1922年,法国科学家弗朗德尔提出了液晶的分类方法,由此产生了液晶的三种相,即向列相、胆兹相、近晶相的划分。1933年,在法拉第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俄罗斯科学家弗里德里克斯报告了电场对液晶分子排列的转变效应,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得到向列相液晶的相变和临界值。正是这一现象,也就是弗里德里克斯转变[2],使得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开发成为了可能。 液晶电光效应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28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