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理论价值
随着空巢老人家庭数量逐年增加,空巢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该问题也涉及到了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空巢老人群体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问题提供了文献资料。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目前学术研究中对空巢家庭自身情况研究的多,与生活质量以及足以导致幸福感联系起来的少。本课题以上海浦东新区某一社区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以掌握上海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补充完善了原有的研究成果,利于提高上海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积极老龄化”,构建和谐化老龄社会。
2)现实意义
中国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家庭结构也逐渐出现小型化,子女成家后独立门户,与老人分开居住已是普遍现象,空巢家庭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表现更为突出。空巢老人的核心问题就是生活质量问题,空巢老人对于老年生活的幸福感指数的判定很大一部分上都取决于生活质量问题。空巢老年人作为老年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质量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老年人口的总体生活状况。因此,研究空巢老人的问题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是上海市浦东新区B社区空巢老人生活幸福指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等各方面提供政策依据。有助于缓解空巢老人生活困境,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第二,有助于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第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随着空巢老人比例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关于空巢老人的相关研究概述
二、研究路径
(一)理论框架
本课题以上海市B社区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关于老年生活幸福指数的调研分析。研究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两部分入手分析,从而更加全面了解空巢老人的现实生活状况。
(二)概念界定
“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而对于“空巢”家庭的定义则存在分歧。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如赵芳许芸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持此说。也有的学者将“空巢”家庭定义为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不难看出,这两种定义的差别在于是否把无子女即丁克家庭也纳入“空巢”家庭之中。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课题最终将上海市浦东新区B小区空巢老人作为调查的总体。调查对象的选择方式如下:小区共有50幢楼房,其中有30幢楼里每幢居住有12户家庭,其余20幢楼里每幢居住有24户家庭,整个小区合计共840户家庭。通过与社区居委会的联系与协作,统计得到B小区内空巢老人家庭高达98户(其中两位空巢老人的算一户空巢老人家庭,调查问卷一人做既可),笔者将随机抽取其中的50户老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并接受调查问卷,而作为空巢老人的子女和邻居也将作为配合课题研究的登门访谈对象。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幸福指数的调查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