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旅游目的地实地感知形象概念辨析
自Hunt在1971年提出旅游形象一词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形象”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游客感知角度提出的“旅游感知形象”引起了热议。姚长宏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了旅游感知形象 ,认为旅游感知形象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认知、评价和意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分析了旅游形象感知体系及其结构[7]。李蕾蕾在形象感知类型的基础上将感知形象分为三类:本地感知形象、决策感知形象、实地感知形象[8]。吴小根、杜莹莹认为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是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对旅游目的地印象、认知以及评价的综合[9]。
因此,旅游实地感知形象是游客在实地旅游中和旅游后对旅游地直接接触产生的认知、评价和感觉的综合反映,是游客通过近距离接触,切身体验而获取的感知形象。
2.2旅游目的地实地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
笔者认为旅游目的地实地感知形象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游客实地感知阶段、认知与情感形成阶段、实地感知形象形成阶段。
游客首先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实地游览和亲身体验,其次在游览过程中和游览后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主观认识和情感,在主观认识和情感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总体评价,进而形成了旅游实地感知形象。
天目湖旅游实地感知形象提升策略(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