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我国保障房建设中的“政府失灵”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

时间:2017-06-15 20:48来源:毕业论文
3.3 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 11 3.4 保障房中的寻租现象 12 4 我国保障房体制中的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 13 4.1 地方政府缺乏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动力 13 4.2 财政分权


3.3 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    11
3.4 保障房中的寻租现象    12
4 我国保障房体制中的“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    13
4.1 地方政府缺乏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动力    13
4.2 财政分权体制—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利益博弈    14
4.3 监督机制不完善    15
4.4 保障房供需量预期的困难    15
5 国外保障房建设中的经验借鉴    16
5.1 英国保障房建设经验    16
5.2美国保障房建设经验    17
5.3 面对 “政府失灵”我国需要借鉴的国外建设经验    17
6 解决保障房建设“政府失灵”问题的几点建议    19
6.1 遵循“经济人假设”建立保障房建设的激励机制    19
6.2 建立法律体系限制政府权力过度扩张    20
6.3 建立专门机构,完善政府责任    20
6.4 通过住房信息系统建立推动保障房改革    21
6.5 关于保障房形式的建议——利用市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22
结  语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改革之前,我国存在严重的住房问题,可以说是日积月累、积重难返。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达到全面的小康社会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和1980年关于住房问题的两次讲话对揭开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80年6月,中央、国务院正式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这就意着中国的住房问题不再仅仅依赖于国家,住房市场的发展将渐渐受到国家调控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2003年,中国的住房改革制度突然转变,国务院在200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地方政府推至极致并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该政策中赋予住房过度的经济发展功能最终导致了住房的过度市场化。
近几年的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化速率加剧、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状况导致了中国的住房市场呈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过度市场化的房产市场渐渐地被利益集团和投机者操控,房价被炒到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地步。住房问题逐渐转变为了一个重大而又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式,2007年以来,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在房地产市场领域中的宏观调控力度,其主要趋势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将偏重市场化手段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政策体系,回归到将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结合的道路上来。为了解决城镇低收入和少量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年我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预计一共需要投入资金1.3万多亿元,并提出在今后的五年内,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十二五”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20%左右。
1.1.2 研究的意义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住房状况也能反映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所以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文明和谐的国度,要保证买不租不起房子的人也能“住有所居”。
在现有的相关政策中,政府强调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权利,实现“住有所居”的美好蓝图。尽管如此,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面临着不少阻碍。其中资金短缺问题是保障房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除此之外,保障房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监督机制的缺乏和法律尚不健全等都体现出了政府在住房领域中调控政策的部分失效。 我国保障房建设中的“政府失灵”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92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