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调研概述
在校大学生对专业的偏好度是本研究的基础。不同专业的在读学生对其专业的偏好度,代表了对其专业的认同程度,更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以及此主观性态度对学习专业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对本专业教学效果及方式的肯定度、专业优越感及专业自豪感是专业偏好度的具体表现。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数据来自于“学生专业偏好调查”问卷,所调查的对象是上海在校大学生,选取经济与管理学院为样本,自2012年10月开始陆续发放问卷,至2013年1月问卷回收工作完成,历时三个月左右。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发放的问卷中问卷回收率为100%,无效问卷已在输入过程中全部舍去,有效回收663份,回收问卷总有效率为100%。,并且问卷设计的问题精练简洁,因此问卷有效性高。有效问卷中,男生247份(37.25%),女生416份(62.75%);上海生源学生375份(56.56%),非上海生源学生288份(43.44%);按专业划分,会计学专业140份(21.02%),市场营销专业202份(30.47%),市场营销(中加合作)专业122份(18.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81份(12.2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20份(18.1%),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59份(8.9%),工程管理专业20份(3.02%)(新专业仅一个班);按年级划分,大四:259份(39.06%),大三:222份(33.49%),大二:182份(27.45%)。新生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在校上课时间较短,对所学专业没有较深了解,其意见看法不具有明显代表性,因此新生问卷仅做分析研究参考,并没有纳入调研样本。
本研究一方面利用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评估平台问卷星©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交叉分析,了解全体数据的共性以及部分专业的特性,另一方面运用EXCEL软件对所统计的数据通过建模的形式进行最终的分析比较。
该调查问卷的项目和具体内容简洁明了,结构清晰,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可能影响在校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自身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学生的性别和生源地因素(问题1至问题3);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与在校大学生专业偏好度直接相关而侧重点不同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其专业满意度进行研究(问题4至问题7)。
在设计问卷的前期,我们作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并发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感情与公民对于集体的感情有一致性,可以进行类比。在研究2003民族认同调查报告(由国际社会调查组织(ISSP) 所进行)后发现,在校生对于学校以及所学专业的偏好度和自豪感与公民对国家的偏好度和自豪感有着高度一致性。以该调查报告中与民族认同相关的四个问题为蓝本,并参照国际上最成熟的爱国指标的分析方法,我们将公民创造性地转换为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进行研究。
基于专业偏好度,我们针对大学生的专业满意程度提出了以下问题:
A你是否更愿意成为自己专业的学生而非其他专业的学生?
B如果其他专业也能像本专业这样,是否高等教育会变得更好?
C是否认同自己的专业比其他的专业都要好?
D在学科竞赛中,自己专业表现优异是否会让自己变得自豪?
当测试这四个调查问题的时候,其所包含的信息高度精练,对学生专业偏好度的把握恰如其分,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分析:
a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b在校大学生对本专业教学效果及方式的肯定度;
c在校大学生的专业优越感;
d在校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豪感。
每个问题设置五个答案选项并按偏好程度赋值,对应五个得分等级,受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同程度选择“绝对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3分),“同意”(4分),或“绝对同意”(5分)。通过等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满意指标”来表示基于偏好度的在校大学生专业满意程度,在指数范围为5的指标中,“满意指标”越高,则表示学生对其专业的满意程度越高。 基于偏好度的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评价(5):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