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缓蚀剂实验方法 5
1.2.1 失重法 6
1.2.2 电化学方法 6
1.3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7
2 阿替洛尔与普萘洛尔的合成及其表……………………………………………………… 7
2.1 4-[(3-异丙氨基-2-羟基)丙氧基]苯乙酰胺(阿替洛尔)的合成与表征 7
2.1.1实验仪器 7
2.1.2实验药品 8
2.1.3 4-[(2-环氧乙基)甲氧基]苯乙酰胺的合成 8
2.1.4 4-{3-[(1-甲基乙基)氨基-2-羟基]丙氧基}苯乙酰胺的合成 10
2.2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普萘洛尔)的合成 14
2.2.1 实验仪器 14
2.2.2 实验药品 14
2.2.3 3-(α-萘氧基)-1, 2-环氧丙烷的合成 15
2.2.4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的合成 15
2.3 本章小结 16
3 阿替洛尔与普萘洛尔缓蚀性能的测定 19
3.1 旋转挂片法 23
3.1.1 实验药品与材料 23
3.1.2 实验仪器 24
3.1.3 实验步骤 24
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3.2 电化学法 26
3.2.1 实验仪器 26
3.2.2 实验药品及材料 27
3.2.3实验过程 28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8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0
结 论 33
致 谢 34
参考文献 35
1 绪论
1.1 缓蚀剂概述
1.1.1 研究背景
文献记载,1845年,美国的钢铁企业为了达到较好的除锈效果,向酸洗液中添加了少量物质,但是当时并未告知这种物质的任何化学信息。直到1860年,英国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缓蚀剂的专利之后,Marangoni发表了以松脂及薰衣草油为主要成分的有色金属缓蚀剂。
美国石油开发公司从1885年开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实现了油井酸化过程中添加酸化缓蚀剂的问世,使得原油的产量得到提高。
20世纪初,缓蚀剂的有效成分主要发展成为以无机盐为主,但是这种的缓蚀剂的使用具有很大潜在的危害,用量不足就会发生点蚀。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有机缓蚀剂的使用。
20世纪30年代的中期,成功人工合成了有机缓蚀剂的有效成分,此时,无机缓蚀剂如NaNO2、Na2CrO4、Na2SiO3、[NaPO3]6等在使用中,表现出优异的缓蚀性能,引起企业界的重视。
我国缓蚀剂第一个产品的主要成分为1,3-二邻甲苯硫脲,之后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得到了种类繁多的缓蚀剂。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缓蚀剂方面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研究得到的产品基本满足工业与国防军工的需要,在理论研究水平上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普遍对环境的广泛关注,寻求并研究对环境和人体无危害,即环境友好型的缓蚀剂是目前在缓蚀剂研究方面的重要方向。今后对绿色缓蚀剂的探索研究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内容:
(1)根据理论研究得到的缓蚀剂分子结构特点与缓蚀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低毒高效的缓蚀剂;
(2)从天然动植物体中提取并分离出新型有效成分,并将其作为绿色缓蚀剂; 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两种药物缓蚀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2):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1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