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食用油各组分的定性研究(3)

时间:2018-06-12 14:54来源:毕业论文
本论文拟先通过使用功能不同的色谱柱对常见的食用油进行分离,针对APCI源质谱图所提供的分子离子峰信息定性甘油三酯的种类,建立识谱定性方法。再


本论文拟先通过使用功能不同的色谱柱对常见的食用油进行分离,针对APCI源质谱图所提供的分子离子峰信息定性甘油三酯的种类,建立识谱定性方法。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将油样分离后分别接出,浓缩之后在气质联用仪上进行测试,利用气质联用仪的碎片峰信息定性,与前面的液质分析结果相对照。  
1.2 文献综述
1.2.1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分析
天然植物油脂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其含量在95%以上,常见食用油中组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种类大概有25种,其在甘油骨架上的位置不同决定了各种植物油脂有着其各自独特的甘油三酯特性。
张东等人[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了常见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特级初榨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油茶籽油、棉籽油和菜籽油的甘油三酯。仪器使用美国安捷伦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6510型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保护柱为ZORBAX SB—C18(4.6×12.5 mm,5 μm),色谱柱为ZORBAX SB—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柱温40℃;流动相:A相为正己烷:二氯甲烷(1:1),B相为丙酮:乙腈(5:95);洗脱条件:0~20 min,20%A;20~35 min,20~80%A;35~45min,20%A;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5μL。质谱部分采用APCI源,色谱根据相同碳当量出峰,通过离子碎片信息判断甘油骨架上脂肪酸种类,并进一步推断甘油三酯类型。
MIROSLAV LI´SA[3]等人使用离线二文反相液相色谱柱串联质谱分析测试了九十多种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种类及含量,并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以三油酸甘油酯为基准物对各个植物油的甘油三酯分布做了对比,还进行了一系列向橄榄油中加不同浓度的葵花籽油的PCA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是Nova-Pak C18柱(300 ×3.9mm串联150×3.9mm,4μm,Waters),流量1mL/min,柱温25℃,流动相梯度的斜率为最初100%乙腈;106分钟时31%乙腈/69%异丙醇,109分钟时100%乙腈。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5 nm,并串联正离子APCI-MS检测器。实验结果发现植物油中最常见的甘油三酯为OOO,其他如LLL, OLL, OLO, OOP, LLP, OLP, 和SOO这八种甘油三酯的分布情况是鉴别植物油身份的最重要的特征指标。主成分分析还发现随着橄榄油中掺杂的葵花籽油含量越多,其PCA图越偏离橄榄油并靠近葵花籽油。该篇文献系统地分析了高达九十多种植物油的甘油三酯轮廓图,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做了处理,将植物油之间理化性质的联系及区别作了初步的探索。
Chiara Fanali[4]等人使用HPLC-APCI-MS法定性分析了对印加果油中的TAGs,色谱柱使用C18 柱(150 mm * 4.6 mm,2.7 μmd,Supelco) ,APCI-MS 使用正离子模式,质谱扫描范围为250-1200 m/z; 实验定性依据是不同TAGs的分子离子峰(M+H)+以及甘油二酯碎片离子峰(M+H-RCOOH)+,再利用面积归一法可以计算得到每种TAGs的相对含量。
1.2.2食用油中其他少量物质的分析
(1)游离脂肪酸
总游离脂肪酸(FFA)影响食用油的酸度,是判断油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E.O. Gerasimenko[5] 等人采用流动注射法测定751种常见食用油的pH值,进而计算出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总量。该方法将油脂样品和萃取剂分成两部分以恒定流速进样,萃取剂组成为:0.20 M三乙醇胺+0.02 M KNO3 +(50%H2O +50% i-PrOH(v/v))。流动混合搅拌这两种液体形成乳液,提取游离脂肪酸,然后,该乳液通过pH电池测定酸价,酸价利用相应的公式换算成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2)固醇
胆固醇是动物性食物中常见的成分, 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食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而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阻止人体吸收胆固醇。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食用油各组分的定性研究(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1748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