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PM2.5浓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文献综述(5)

时间:2017-01-04 21:06来源:毕业论文
6.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 化学 烟雾等。


6.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
8. 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9.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在《环境监测》一书中按其形式把它分为分散型气溶胶和凝聚型气溶胶。常温状态下的液体,由于飞溅、喷射等原因被雾化而形成的微小雾滴分散在大气中,构成分散型气溶胶。液体因加热变成蒸汽逸散到大气中,遇冷后又凝集成微小液滴形成凝聚型气溶胶。雾的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下[11]。
2.3    雾和霭的区别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 WMO)和中国观测规范等对此都有明确界定。雾和霾共同点都是能够造成能见度下降,对于雾来说,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造成; 对于霾来讲,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大量干性悬浮细颗粒污染物存在造成。雾和霾异同点主要在于组分类型、水分含量、可见厚度、外观颜色、边界特征和水平能见度等。雾霾异同点比较见表 2。

表2 雾霭异同点比较
类型
指标    雾    雾霭混合物(霭)    霭
组分类型    微小水滴或冰晶    微小水滴或吸湿微粒    干污染细颗粒物
水分含量    高于90%    80%~90%    低于80%
可见厚度    几十米~200米    1千米    1千米~3千米
外观颜色    乳白色、青白色    白色、灰色    黄色、橙灰色
边界特征    清晰分明    浅淡掺合    模糊糅杂
水平能见度    小于1千米    1千米~10千米    小于10千米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14]。
2.4    雾的成因
通常,雾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显不同。如辐射雾多形成在雨、阴转晴朗的夜间,主要成因是辐射冷却使低层湿度加大达到饱和;平流辐射雾多形成在晴转多云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辐射冷却和平流增湿;平流雾形成在温度高、湿度大的阴雨天气或转阴雨天气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暧湿平流湿度很大。与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形成相关最好的气象要素是风速、云量、湿度条件,特别是风速。在大的天气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相邻站区湿度条件和云量条件也差不多,有雾、无雾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风速的差异。风速太大常无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15]。
气溶胶颗粒物的扩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雾区大气湍流结构起重要作用。相比于晴朗/多云天气,在雾形成时,大气湍流度较小,近地层存在较强的逆温层,即大气边界层具有较为稳定的动力与热力结构,气溶胶颗粒物不易扩散。在合适的层结和气象条件下,气溶胶颗粒物成为雾的凝结核,促进雾天气的形成。 PM2.5浓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文献综述(5):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18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