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室温固相合成法在合成稀土配合物的进展 - 4 -
1.3.1稀土二元配合物的发展史 - 4 -
1.3.2 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相关研究 - 6 -
2 实验 - 11 -
2.1 仪器与试剂 - 11 -
2.1.1 实验试剂 - 11 -
2.1.2 实验仪器 - 11 -
2.2三氯化铕的制备 - 11 -
2.3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制备 - 12 -
2.4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热分析测定 - 12 -
2.5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12 -
2.6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元素分析 - 12 -
3结果与讨论 - 14 -
3.1 稀土(Ⅲ)-丙烯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热分析研究 - 14 -
3.1.1 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铕(Ⅲ)配合物的TG-DTG-DSC-DTA测定 - 14 -
3.1.2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镧(Ⅲ)配合物的TG-DTG-DSC-DTA测定 - 17 -
3.2红外光谱分析 - 21 -
3.3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 23 -
3.3.1 Coats方法 - 23 -
3.3.2 Kissinger 方法[35][36][37] - 29 -
4.结论 - 33 -
致谢 - 35 -
参考文献 - 36 -3773
1引言
1.1 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通过从固相到固相的变化来合成物质结构,其特征是不像气相法和液相法伴随有气相-固相、液相-固相那样的状态(相)变化。对于气相或液相,分子(原子)具有大的易动度,所以集合状态是均匀的,对外界条件的反应很敏感。另一方面,对于固相,分子(原子)的扩散很迟缓,集合状态是多样的。固相法其原料本身是固体,这较之液体和气体有很大的差异。物质的微粉化机理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类,尺寸降低过程(Size Reduction Process),如机械粉碎(用球磨机、喷射磨等进行粉碎)、化学处理(溶出法)等;构建过程(Build up Process),如热分解法(大多数是盐的分解)、固相反应法(大多数是化合物)、火花放电法(用金属铝生产氢氧化铝)等[1]。
1.1.1 固相化学反应
固相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被确认是在本世纪初[2],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除了科学技术不发达的限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长期的思想束缚。自亚里士多德时起,直至距今约80年前,人们广泛相信“不存在液体就不发生固体间的化学反应”。直到1912年,年轻的Hedvall在Bericht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林曼绿”(CoO和ZnO的粉末固体反应)为题的论文,有关固相化学的历史才正式拉开序幕[3]。可以认为固相化学反应是指有固体物质直接参与的反应,它既包括经典的固一固反应,也包括固一气反应和固一液反应。可见,所有固相化学反应都是非均相反应。固相反应不使用溶剂,具有高选择性、高产率、工艺过程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制备新型固体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4]。
固相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取决于固体反应物的结构和热力学函数。所有固相化学反应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一样,必须遵守热力学的限制,即整个反应的吉布斯函数改变小于零。在满足热力学条件下,固体反应物的结构成了固相反应进行的速率的决定性因素[5]。事实上,由于固相化学反应的特殊性,人们为了使之在尽量低的温度下发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在反应前尽量研磨混匀反应物以改善反应物的接触状况及增加有利于反应的缺陷浓度;用微波或各种波长的光等预处理反应物以活化反应物等。 室温固相法合成稀土三元配合物(2):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