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膜技术由于其特殊结构导致界面奇异的组装行为及功能, 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极高的兴趣, 已经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与前景, 特别是在各种表面改性工程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2]。由于有机硅烷、硫化物以及硫醇等通过酸碱理论和吸附作用,可以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稳定并且有序的自组装膜,同时还可在分子水平上设定具有特殊功能的官能团来赋予自组装膜特定的缓蚀功能[3]。例如硫醇和铜的表面可以形成Cu-S的共价键。除了硫醇类的缓蚀剂之外,还存在其他的类型的缓蚀剂分子在痛的表面可以形成自组装。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缓蚀效果的分子有希夫碱类或是磷酸酯类的分子,像是磷酸酯类的分子所形成的自组装膜如果在氯化钠溶液中,甚至可以达到99%的缓蚀效率。
自组装被用于定义那些通过多组分的自发连接而朝空间限制的方向发展, 形成在分子、 共价键或超分子、 非共价键层次上分立或连续的实体的过程[4] 。
根据这几年的研究看来,含硫化合物,尤其是像烷基硫醇在金、铁、银、铜等金属表面自组装过程或者是机理依然是分子自组装在金属防腐蚀保护领域中研究的重点。自组装膜的技术能够在金属防腐蚀保护方面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必然是有其自身独特之处的。自组装膜能之所以能够在金属表面自发有序的排列吸附形成自组装膜;成膜分子可以与金属基体通过化学键结合,并且还有比较强的结合力;金属可以不受形状的限制;自组装膜一般都是为单分子的吸附膜,膜厚级别为纳米级,并不影响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或者产品外观。
1.3 铜的腐蚀
铜的变色作为金属的腐蚀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铜如果在不同的腐蚀环境,存在环境中的腐蚀介质也在变化,造成腐蚀机理的改变,并且这些过程还会受到温度、湿度等条件影响。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腐蚀环境,发现铜变色的腐蚀机理,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铜的变色。铜的腐蚀机理按腐蚀环境可以分为空气腐蚀,海洋腐蚀和土壤腐蚀。 溶液介质对铜表面组装膜防变色效果的影响(3):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2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