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随着被处理污水性质的不断变化,考虑公众的健康和环境问题,工业污染物问题以及日趋严格的新标准和条例,使得污水处理与管理正在不断革新与发展。此外,我们还不得不考虑一些问题:基础设施的老化;工艺分析、控制的新方法;处理厂运行的可靠性;污水氯化消毒对受纳水体、饮用水水源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合流制在暴雨期间雨—污混合水溢流的处理问题;非点源对水域的影响和控制;臭气的控制以及原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升级。
当人们埋头于新技术的创新时,世界的变化又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变革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而进一步提出了全新的分散优化处理的新概念。它涉及到的更多的是传统的规划与管理概念的更新,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所有的规范和标准。它的核心将更加强调生态的概念,也就是说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必须文持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污水的治理必须与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相结合。以生态为核心的新技术将伴随水污染控制的理念的创新而不断进步和发展,正如200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水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为了今后更好的解决水治理问题,在水治理方面必须在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这些转变具体体现在:流域的综合治理、污水雨水的综合利用和污泥的处理、利用与减量以及污水从过度集中处理转变为适当的分散处理与回用等方面。随着淡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对雨水的大规模收集和处理,以及在集中的污水处理厂中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的标准后,与净化雨水一并回收并注入到地下含水层储存,以供用水高峰的需要。
由于中国工业生产的工艺和装备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加上原有市政公用和公共设施基础薄弱,以致废水中大量有害物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开展综合利用和废料回收资源化,开发清洁生产新工艺;对重点污染源采取限期达标排放,结合产品结构调整,采取“关、停、并、转”的有效措施;对新、扩建项目采取环保一审否决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迅猛发展,不少水域水质得到改善。但因起步晚,缺乏综合统筹,污染源没有进行切实的防治,因而环境污染破坏尚未得到彻底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引起的污染仍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坚持执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发展,工业废水产生的不良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点、源”污染限期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倡导组织相邻工厂建立联合废水处理;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寻找无害化工替代产品;鼓励三废综合利用,使其资源化,变废为宝。但是,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和发展。尤其是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废水治理技术水平,将是我国工业废水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5]。
2 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2.1 工业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分布上又很不均匀,严重缺水城市有50多个。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各类水体82%的河段受到污染,其中已有39%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长江等7大水系水质不断恶化,湖泊水库普遍受到污染,沿海水体发生赤潮和富营养化现象增多。
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工业企业历来是用水大户,其各个生产工序,如清洁、溶解、冷却、加热、加工、传送等都需要大量的水。工业废水的来源一般是按行业分的,如食品工业废水、化工行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石油工业废水、冶金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制药废水等。根据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有机废水、无机废水、混合废水、放射性废水等。工业生产废水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废水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主要包括消耗溶解氧的可溶性有机物、悬浮固体、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及有毒有机物、氮和磷、难生物降解的物质、油与漂浮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等。不同行业废水由于其自身的生产工艺差别较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也不同。 废水处理方法研究(6):http://www.751com.cn/huaxue/lunwen_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