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

时间:2018-03-13 14:03来源:毕业论文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各国的优势不同,它解决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特例。但是现实的状况是,一些国家在多数的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另一些国家很幸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各国的优势不同,它解决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特例。但是现实的状况是,一些国家在多数的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另一些国家很幸运的多数的方面均处于优势,这样的状况大卫•李嘉图给与了解释。
2.2  相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的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不是绝对差别决定的。各个国家应根据“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口那些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生产和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他指出一国不仅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他认为,一国一定可以出口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当然也可以进口这些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便这个国家生产该产品不具有任何绝对优势,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该国生产不同产品的相对成本不一样,仍能通过生产相对成本比较低的产品,然后将其出口获得利润,来平衡它生产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的损失。
2.3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又叫做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是用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的稀缺和丰盈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以及商品流向的。埃利•郝克歇尔(E.Hecksher,1879-1952年)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的论文中解释李嘉图的两个国家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问题,他认为产生比较差异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互不相同,二是两国利用该要素比例也不同。郝克歇尔的理论不严密没有完整的理论模式。郝克歇尔的学生,贝蒂儿•俄林(B.Onlin,1899-1979)接受了郝克歇尔的论点。他在《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创立了生产要素比例模式。他们的理论合称“郝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理论是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首先俄林认为,除了劳动力因素,生产的土地和资本的因素也算作成本要素范围内。推翻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力是唯一成本因素的结论。然后,他假设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生产函数)是相同的。劳动力和资本相同,在国内的流动性受到限制。以上两点分析,是在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否定,也是针对自己理论的研究。
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在《国富论》中被系统提出,理论反对重商主义,提倡自由贸易。通过从贸易互利原理角度来看,贸易是互利的,并非对贸易单方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这种体现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分工的理念,从目前多年的国际贸易发展和变化的角度看,依然不会过时。这种双赢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它仍然是现代国家在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长期指导思想。绝对优势理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站在更普遍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如何在贸易中获利。改进和完善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也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大发展。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共同构成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优势理论促进了人类的分工协作能力,进一步解释了贸易互利理念。为各个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参照,被西方国家奉为经典理论。许多学者在研究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时均以该理论为逻辑起点,它是重要的参考思想和理论,是世界贸易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财富。然而,这一理论不能解释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此后,赫克歇尔 - 俄林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被视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经典,虽然里昂惕夫等学者的一度质疑。但是该理论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挑战奠定了其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该理论扩充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有助于各国分析,判断和预测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式,制定相应贸易政策,在充满风险的国际竞争中获利,这三种理论构成了自由贸易理论的主体,在各个国家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109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