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实验经济学和行为博弈经济学的研究发展一点一点地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于经济人自利的假设,也就是说经济人自利模型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受到了重视,这其中包括很多在实验中发现的亲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往往难以用主流经济理论来合理解释。这些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响应者会在博弈过程中选择拒绝分配的行为,例如Güth等(1982)研究发现当双方获得的收益差距不断增大时,往往收益较小的一方或提出拒绝另一方提出收益大于零的请求;信任实验的信任行为及回报行为中,例如Berg等(1995)发现投资人在做出选择时,一般会选择信任对方然后给予一部分的投资,而代理人在做选择时,通常情况下也会选择回报给投资人一定回报额;在独裁者实验中的给予行为中,Forsythe等(1994)发现,即便是在独裁者可以独占所有的收益时,他也会选择予以对方一部分的收益;在礼物交换博弈的互惠行为中,例如Fehr等(1996)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雇员会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雇主以求更高的资薪报酬;其他还有例如在公共品博弈(VCM)中的投资行为(Marwell and Ames,1979)以及拥有惩戒机制的公共品博弈中的惩戒行为(Fehr and Gächter,2000a)等等。所有这些博弈实验的结果都以简单明了并且具有说服力的形式对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自利假设进行了广泛性的、具有批判力的反驳。实验经济学家和行为学家逐渐开始对不包含于经纪人自利假设的偏好开展了研究分析,这个研究趋势使得社会偏好理论逐渐发展了起来,使得经济学开拓了新的视野,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社会偏好理论的各种理论模型都试图在文持经济人理性假设的条件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很多因素加入到模型当中,使得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并且与事实情况更加接近。这些因素有很多,诸如公平、互惠、互利等。这些因素假设与自利假设存在着显著的定义辨识度,如果我们将这些人类情感因素或者社会主观因素加入到经济模型中来,以此来修正经济人的自利假设,并且把博弈论当做基础分析工具,以此来构建新的博弈模型来揭示实验经济学出现的实验结果与实施情况不符的状况。
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规则偏好和信念来考察个体履约行为背后的动机。通过选规则实验和扩展的信任博弈实验(信贷履约实验)来获得相关数据以进行分析探究。
文章整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大模块中我将梳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围绕关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偏好理论以及展开、社会规范和信贷的履约机制进行介绍,第二大模块是实验部分,包括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我将通过对数据的基本描述和利用Eviews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2.文献综述
2.1 实验经济学
2.2 社会偏好
2.3 规则偏好
规则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尽管没有如法律一样的强制力,但因为被人们普遍认同所以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能力。然而,规则种类繁多、涉猎范围广泛。因此,即使在同一场景或面对同一事物时,也会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规则。伴随人么对认知的不用,会在生活过程的日积月累中产生不同的规则偏好,即对不同规则的喜好和厌恶程度不同。而人们由于自己怀有不同的规则偏好会对他人和事物产生不同的审视行为和判断,并对偏离自己所偏好的规则的他人行为作出反应,最终影响事物的状态。综合以上讨论,本文将结合经典的社会偏好博弈实验并拟构建携带规则偏好的函数模型,将规则偏好内化,作为解释变量考察个体信贷行为,从而来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 个体信贷履约行为动机分析规则偏好与履约规范的实验室度量(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1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