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对于解决好粮食供给问题,中国始终将其摆在治理国政的首要位置。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即使在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世界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我国粮食供求矛盾异常尖锐。同时,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13年来的首次下降。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粗放农业发展道路发展前途堪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格格不入,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这都使得我国务必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一些新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粮食供给面临严峻挑战:农村优质劳动力的流失;土地资源的约束;“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使得供给压力增加;生产中农药、化肥等肥料的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粮农和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受到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粮价大幅下跌的打击;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导致“进口入市、国产入库”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满足不了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供求出现缺口,粮食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粮食主产区是指具有较好的生产条件且获得的粮食产量较高,在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在满足自身消费者消费的同时大量调出商品粮来满足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的地区。粮食定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每年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包含小麦等麦类、大豆等豆类、水稻等稻类、玉米等粗粮类以及木薯,番薯(红薯、白薯),马铃薯(土豆)这些作为辅助主食用的粮食作物。粮食产量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日历年度内生产的所有粮食数目。按收获季节包括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之和接近全国粮食产量的75%,所以我们选择粮食主产区来分析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从长远来看,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对中国粮食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财政部2003年12月下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措施的意见》中确定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等13个省份为我国粮食主产区。这13个省份大多数处于平原或浅丘区,气候湿润或半湿润,雨量充沛,光、热等基础资源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较为容易进行耕作和水土保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非主产区相比,粮食主产区具有综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且生产潜力较为巨大,对于我国粮食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现状如何?2.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粮食产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对此,本文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综合前人的研究,对中国粮食产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第三部分将从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变动情况、主产区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变动情况、粮食主产区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三个方面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将简要介绍数据来源以及模型的设定。第五部分将利用面板数据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13个省份10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阐明粮食产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第751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对中国粮食供给状况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1. 在理论研究方面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1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