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讲,泡沫经济就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虽然表面看起来十分繁荣,但是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终将会有破灭的一天。并且,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是因为大量的投机活动使得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特别表现为暴涨与骤跌的起伏不定。
(二)泡沫经济形成原因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虚拟经济过度偏离实体经济成为市场主体并对实体经济进行挤压、限制,那么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就会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实际价值,看似繁荣实则暗含巨大危机的泡沫经济应势而生。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是相互影响、彼此共存的,所以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也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为什么泡沫经济较容易产生和于金融市场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频繁出现,加上信息不充分、外部性和非理性预期等不可抗力因素,金融交易活动和市场的运行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当然,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也分不开,一方面,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能够促进对市场竞争和发展,所以在日益自由化、国际化的现代金融行业,泡沫经济的存在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泡沫经济归根结底是一种虚拟经济,主要依赖的都是一些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正好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征相贴切,不过一旦泡沫过度膨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社会原因,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时期出现的经济整体繁荣局面和宏观宽松环境为资金炒作提供了机遇。从以往发生的泡沫案例中可以看出,泡沫经济往往都是在国家对银行政策相对宽松、自由的时期形成的。一般在市场经济经历了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会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放松银根,并投放大量货币资金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产业经济增长。于是,市场主体在满足自身基本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就会将多余的闲散资金投向具有保值增值的资源,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是政府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事前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无权干涉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银行也只是支付中介,所以对那些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和贷款支付活动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并及时制止,更不用说政府也会被虚假繁荣所迷惑的情况了。
(三)泡沫经济历史轨迹
1.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类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
尽管中国早在1983年就已确立人民银行的央行地位,但直到1993年央行都并未实际发挥它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职能,说到底它还是为政府服务,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南巡讲话”结束后,部分经济特区、开发区快速发展,轻化工业得以推进,地方政府为兴办国企和乡镇企业,常常向当地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施压,以较低的贷款利率筹得资金,后者不得不做出让步,进而向总行倒逼增信以填补所需流动资金,最终央行只好被迫扩张货币供应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信贷投放的“倒逼机制”。在实际货币需求并没有那么大,能源、消费品和原材料又极度缺乏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这一时期轻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制造业产能不断累积,但市场需求却很小,所以企业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由地方政府控制并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国企和乡镇企业也在所难免,加上成立初期欠下的大量银行债务,地方政府入不敷出,背负着巨大的负资产。在1999年1.4万亿元的不良负债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占据了9800亿元,如果严格按照贷款五类分级标准,它们实际上已到技术性破产的边缘。为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中央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财政部则定向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银行资本金,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屡高不下。 泡沫经济下中国金融改革的风险(3):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8524.html